第四十九章 中條山
“見過草原上狼捕獵的方式么?”
“見過。”
“正面死死盯著,側面襲擾,背后迂回。”邵樹德看著遠處的中條山,悠悠說道:“古來名將,為父最喜本朝太宗,打仗干凈,軍紀頗佳,不戕害百姓,有王師風范,還有諸般正奇變化。吾兒要記住了,用兵一定要懂正奇,但卻不可拘泥,正可以是奇,奇也可以變成正。為父用兵多年,正奇之道,變化存乎一心,爾等還要多學、多看。”
……
奇兵在中條山。
天雄軍副使牛禮已經住進了山中,他們是從商南道悄然返回的。
房州平定之后,定遠軍使王遇率部北返商州,商南道這條偏僻小路的防務正式移交給了他們。
天雄軍的北上是低調的,而且打著正常換防的旗號。
他們抵達陜州后,立刻從長達七十六丈的太陽浮橋渡河,抵達了平陸縣。
此縣隸陜州,原名河北,天寶元年更名為平陸。
在平陸縣領取糧草、物資之后,天雄軍繼續北上,沿著沙澗河谷東北行,走了四十多里,到一處名為軨(líng)橋的地方。
這里有一段上坡路,古時叫顛軨坂,當沙澗水,東西絕澗幽空,地壑深深,中間筑以成道,走十余里至虞城。
虞城在虞塬上,虞仲所封,是為北虞,歷史上晉國曾借道于此,討伐虢國。
虞城在大道以東,本是一座軍堡,去年下半年開始就被改為倉城,此時成了天雄軍五千軍士的駐地。
出虞城向北,開始下坡。山道穿越整整七重山,總長二十余里,非常險峻。
這段總長不到四十里的險峻山路,合稱“虞坂顛軨道”,是中條山諸通道之一,南北重要交通線。
下坂之后,道分兩途。
西北行三十余里至安邑縣,東北行四十余里至夏縣。這兩個縣,都是陜州屬縣,在中條山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