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河內
太行陘是太行八陘之第二陘,長達四十里,而寬度只有——三步。
道路不短,還非常險峻狹窄,被稱為“羊腸坂”,那為何大伙還要走這里呢?因為沿途有水,陘道就沿著丹水(今丹河,黃河支流沁河的支流)河谷開辟,利于人畜飲用。
沿途沒有水的道路,一旦被敵人堵住,進退兩難,那就是慘敗的結局,故有些道不得不走。
契苾璋所將三千騎兵此時屯于一個叫白水交的地方。
白水(今白水河)在此匯入丹水,溯白水河谷而上,向西北行,可至天井關,因關南有天井泉三所而得名。關城當山道最高處,關北不遠即出太行山,二十五里至馬牢關,再二十里至澤州理所晉城縣,也是契苾璋他們上一個休整地。
太行陘、天井關道,前后長八十里,為晉豫交通之巨險,南北交通要道,太行八陘之首,兵家所必爭之地。
“怪不得李克用屢屢在澤潞擋住汴軍呢。早聽聞太行陘道之險,今見識了。”契苾璋登山一處高坡,但卻看不到遠處的風光,仍然被層層疊疊的山巒擋住視線。
“契苾將軍,當年康君立留李罕之斷后,那會李罕之只有數千兵,但朱全忠屯于河陽之兵馬不下五萬,未敢北進,就是畏懼山路之艱險。”跟著過來充當向導的薛離說道:“孟方立曾經就是天井關鎮將,最終當上了潞帥,可見其緊要。”
“可李罕之沒屯多少兵,如此松松垮垮,若汴軍突襲,說不定就丟掉天井關了。”契苾璋之前就是走的烏嶺道、澤州、天井關、白水交路線,一路看過來,只有一個感慨,李罕之不是正兒八經的滴水不漏的將領,他應該就是一個勇將,但缺少謀略。
澤州如此緊要的地方,各個陘道為何不派兵鎮守?即便兵力不足,但可征調州縣兵、土團鄉夫輪戍啊。難不成澤州諸縣已經被你玩廢了,這些組織完全癱瘓?
“若朱全忠守晉陽,李克用鎮汴州,我看李克用一輩子別想打進澤潞。”薛離似乎對李克用很看不上,言語間滿是譏刺:“而今陷在幽州,四處救火,疲于奔命。走吧,舍不得,不走吧,還要多久?哼哼。”
契苾璋聞言哈哈一笑,道:“李罕之確實不是個東西。若他會經營地方,咱們完全可以向他借點糧草,何必翻山越嶺輸糧呢?”
三千騎兵、七千余匹馬,一個月需要兩萬多斛糧豆,若澤州能就地提供,那再好不過了。
但考慮到李罕之來之前,澤潞衙兵就經常去邢州就糧,這里確實不富裕,山地多嘛,不產糧也正常,因此全怪在李罕之身上確實有些過了。
但契苾璋、薛離二人都看不太上李罕之,私下里唾罵也很尋常。
白水交這邊還跟來了數千土團鄉夫,都下發了武器,簡單的長槍、步弓什么的,沒有甲具。
他們正在伐木扎營,修建倉庫,儲備糧草、藥材、箭矢之類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