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民心和軍心
“先生可愿出鎮河陽?”酒過三巡之后,邵樹德突然問道。
對宋樂這個早期的良師益友,邵樹德是非常尊敬的,公開場合稱呼他官職,但私下里經常稱呼“先生”。
國朝學生對授業老師的稱呼,普通稱謂就是“老師”和“先生”,與后世幾乎一模一樣。再具體點,還有常師(固定的老師)、明師(賢明的老師)、嚴師(嚴格的老師)、先師(以前的老師或者孔子)之類。
“大帥如此有信心?”宋樂一路行來,心情有些不佳,此時聞言,還是笑了,道:“龐師古十萬大軍在側,那么容易打?”
“龐師古能和我耗多久?”邵樹德笑道:“行營糧草幾可維持七個月,龐師古難不成還能耗到年底?”
“汴軍攻二朱、時溥,圍城數月乃至一年并不稀奇。”宋樂提醒道。
“那是朱瑄、朱瑾、時溥,龐師古敢圍我一年?”邵樹德笑了笑,說話也有幾分傲氣了,只聽他說道:“再有數月,若龐師古不走,我讓他走不了。”
“河清夾于山河之間,能擺開幾多兵力?大帥莫要誑我。”
“過完端午節,我就下令新泉、天雄、順義三軍出動,前來王屋。明年,便會將其家人也遷來。六大巡檢使和橫山兩部新出的總計八千步騎也抵達了,目前屯于晉州,隨時可用。全忠謂我兵少,就讓他看看我能拉出多少兵馬。”邵樹德說道:“河清是擺不開太多兵,不過我軍可以輪換,龐師古遠道而來,全軍屯于河清以東,連營十余里。若再打幾個月,便成了疲軍,屆時便要他好看。”
宋樂默默點頭,突又問道:“今年鐵林、武威二軍將士家人遷來河中,如今可安頓下來了?”
“已安頓下來了。不過——”說到這里,邵樹德的表情也有些復雜難言:“將士家人搬來后,沒多少人愿意購地,宅子也沒過分花心思,竟是做好了再次搬遷的打算。”
這就是徹徹底底地靠工資生活了。愿意置辦產業的人數大大下降,有點京城禁軍那味了。
“將士們可有不滿?”宋樂對這個年代的武夫那是老熟了,一問就問到了關鍵。
“不滿肯定是有的,但還能壓下。”邵樹德心說這是消耗了我多年積攢的威信,將士們再也不把我視為“知心大哥”了,當然要見到效果——或許加發的一次賞賜也起到了作用。
日后,還得進一步重塑加強威信,比如攻滅一個大藩鎮。
當然,比起大頭兵們,將領、官僚的不滿可能要更多。他們在靈州置辦的產業更多,在地方上的經營更加深入,可不是那么容易割舍的。
隨主帥出征是義務,天南海北都得去,這一點沒什么,大家都能接受。但家人是否也要一起跟過來呢?邵樹德沒用強制手段,就只有部分人把家小接過來了,大部分將官都只在晉絳找了個小妾,日常服侍用用,妻子兒女還在靈州。
在主要武將中,最堅定支持自己遷移統治中心的主要是盧懷忠、封隱、李仁軍、關開閏及一些蕃將;文官支持的比較多,似乎是因為給他們畫餅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