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休養生息與整頓
不開城, 夏軍以為你們逗他玩呢, 屆時可就玩砸了,兩頭不討好。
所以, 封鎖消息,拖著等張全義回來才是上策。但也拖不了多久,因為夏軍給的最后通牒是明天早上, 高仁厚所領大軍已至附近,一天時間夠干什么?
這頭兩人在焦急等待, 那頭邵樹德已經北上濟源。
巍峨的群山,蒼茫的原野, 蜿蜒流淌的河流,是這片土地的主旋律。
宋樂也一同抵達濟源。
“今歲并的這兩州, 看樣子有點殘破啊?!笨帐幨幍拇迩f之內,滿是斷壁殘垣,看樣子已經很久沒住人了,邵樹德幾以為回到了多年前收復蘭州那會。
“大帥,下僚建議不要強制百姓養馬?!彼螛泛芸爝M入了河陽節度使的角色,低聲建議道。
“可是百姓太苦了?”邵樹德若有所悟。
“然也?!彼螛氛溃骸暗灿羞x擇,百姓絕不好養馬。寧可養牛、羊、豬, 都不愿養馬。”
養馬收益太低了,一點都不經濟,便是在草原上,牧人也更愿意放牧牛羊。其實從遷過來的蕃人所有的牲畜就能看得出來, 馬很少,牛很多,羊最多。
“大帥已有永清、銀川、刪丹、西使等諸多馬場,近又增設黑水、東使兩大牧場,戰馬、馱馬、乘馬充足,何必讓河陽百姓繼續養馬呢?只需規劃好遷移路線,沿途準備干草、糧豆,從這些牧場運馬過來并不難?!彼螛方ㄗh道:“河陽新得,百姓一無所有,還請大帥稍稍讓他們寬松一些?!?br/>
國朝曾經在河隴及關中西部設東西南北四使,監督養馬。西使城在會、渭交界處,南使城在鳳翔一帶,北使城在涼州,東使城則在涇原鎮——這里面除了北使城,全在后世北宋境內。
四使城采用散養的模式,即牧場有大片的山川河流、草場農田。有牧草的時候吃草,沒牧草的冬天干草、糧食混著吃,比如涼州就專門劃撥了1900頃農田種苜蓿和麥子,給馬兒準備過冬食物。
在內地的牧場采用的方式是一樣的,可能喂糧食的比例會更高一些,畢竟土地資源寶貴,牧場占有的面積又太大,不如減少牧草供給,增加糧食供應的比例。
國朝在河南的牧場,就大量種植粟麥雜糧喂馬,河東、河北、淮南、江南、山南、福建等地的牧場也是這般操作。
說沒有養馬地,那其實是個偽命題。如果按照蒙古人的玩法,整個北方都可以做牧場,而且還是優質牧場,比西域很多種不了糧食只能長草的牧場強多了。
但時間長了,即便是官營牧場,也會敗壞。比如虢州的一個牧場就養豬了,朝廷也默許,以至于當地官員上報豬太多,都野化了,成了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