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鄧州
“唐州可需要什么?”閑聊了一會后,邵樹德談起了正事,問道:“汴軍在南線抽走了不少人,如今能打的不過三萬余,外舅可有什么想法?”
“大王不是派了天雄軍過來了么?保義軍走了,天雄軍來了,唐鄧隨的兵力其實是增加了的。不過確實不太夠,守可以,進取難。”折宗本說道:“趙匡璘手下不過五六千號人,我看過,不太能打。天雄軍既是賢婿的心頭肉,自然是很能打的,或許可以從三鴉路一線取得突破,攻入汝州。威勝軍,也就只能守守了。”
趙匡璘的兵,以隨州兵、申州降兵以及房州蠻獠兵為主,構成復雜,器械雜亂。戰至今日,大概有五千人出頭。
折宗本的威勝軍,最初以他帶來的七千鳳翔兵為基干,加上襄鎮降兵,擴充至兩萬人。這兩年戰事激烈,戰損不少,又將唐鄧州縣兵補充了進去,還招誘了一些保義軍精壯,再募一些新卒,仍然維持著將近兩萬人的規模。
這支部隊,大部分屯于唐州,分散在各個要點內,以守為主。
經過長年累月的戰事,成長較快,戰斗力提升不少,應該是一支能戰之軍了。但折宗本還是不太敢將他們拉出來,與汴人進行大規模決戰,說白了,還是差了那么一些,擔心一戰輸光了本錢,就像當初的趙匡凝一樣。
“可需要器械、戰馬補充?”
“器械自然是需要的了,有多少要多少。”折宗本毫不猶豫地說道:“戰馬的話,少少補充個三千匹吧,多了怕養不起。”
好家伙,三千匹叫“少少補充”,若讓其他藩鎮的人聽到,估計要哭出來。
銆愯瘽璇達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錛屽挭鍜槄璇伙紝 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自無問題。”邵樹德說道:“此番進京,得了不少甲仗、器械,便送五萬件過來,都是神策軍的庫存,還是不錯的,不過得等到開春后了。戰馬亦無問題,喪亂以前,朝廷在襄陽辦過牧場,如今可恢復起來了,送過來的戰馬、役畜,便先寄養在那邊吧。嗯,同樣是開春后,我遣人送五千匹過來。”
“賢婿可否將飛熊軍調來?”折宗本突然問道。
之前豹騎都與他并肩作戰過,折宗本對他們十分滿意,一直念念不忘,今日又舊事重提,希望有這么一支重騎兵配合作戰。
他沒有提鐵騎軍,或許因為這支部隊還在青唐平叛,又或許因為軍使折嗣裕也是折氏族人,不太合適。
“外舅,蔡州水網密布,不適合豹騎都沖殺。銀槍都的話,有五千戰兵、五千輔兵、兩萬余匹馬,唐州怕是支應不起。”邵樹德搖了搖頭,道:“這樣吧,最近有不少吐谷渾部眾前來勝州投奔,我便募一些人過來,外舅想要多少?”
這些所謂的吐谷渾補充,其實就是赫連鐸的人。
這廝自從被李克用擊敗,丟了云州老巢之后,朔州刺史白義誠也不聽他的了,果斷投靠了邵樹德。赫連鐸無法,向北退到了草原之上,繼續與李克用為敵。
但幾次南下進攻云州,都以失敗而告終。而這些失敗,不但消耗了他的兵力,同樣也消耗了他的威望,一些部眾看不到希望,便離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