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變亂
“做親兵十將,與做一般的軍將不同吧?累是夠累的。”邵樹德接過牒文,隨口問道。
“末將能統親兵,那是三世修來的福氣,自當盡心竭力,豈敢言累。”李忠回道。
“和你阿父一個德行。”邵樹德大笑,不再說話,仔細看了起來。
折從古帶了兩千騎,進入安豐縣境內后,沒遇到任何阻攔。相反,梁人對他們的到來猝不及防,被劫掠了一些糧草,殺傷了少量人員。
隨后,他們又快速北上,沿著淝水突進,路上又突襲了一支梁軍運糧隊伍,殺傷夫子百余人,余眾一哄而散。
三月初二,抵達了壽州左近,這時候終于遇到了梁軍大隊。
他們出動了三千多步卒、數百騎兵,試圖驅趕。
折從古沒與他們過多糾纏,只與對方騎兵廝殺了一場,隨后便西躥,沿著淮水一路前行。
一路上,看到淮河水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只,大致估算了一下,光他們沿途看到的,估計就運了不下五萬斛糧草或等重軍資。
從這些蛛絲馬跡,其實已經可以判斷出很多東西了——
大軍如果在前線扎營,與敵對峙,那么營中一般會存三月左右的糧草。即便做不到這點,主將也會盡力去做,確保糧道被斷后還能繼續堅持,等待局勢出現變化。
如果是一萬步兵,按照國朝慣例,一天吃三頓,共六個胡餅。單個胡餅用面半升,一萬人一天就是三百斛面,三個月就要兩萬七千斛。如果送來的是小麥,那還要更多——當然也不會浪費就是了,麥麩可以喂馬和役畜。
梁軍出動的規模,應該是以萬計的,按照船只運輸頻率、數量推算,應在三到四萬人之間。有些船只上還有一些軍士模樣的人,這可能是隨軍的工匠、郎中、文吏之類的人員。
折從古沒有寫出自己的判斷,只描述偵察到的事實。邵樹德看完后,愈發慶幸從蔡州退兵是正確的,與大通馬行、聽望司探聽得來的消息對上了。
如今梁人大軍云集淮西,看似局部戰場壓力很大,但未必是什么壞事。
朱全忠就那么多兵,這里多了,那里就少,很明白的事情。
你既然敢在淮西和我玩這么大規模的決戰,那么就要做好其他戰場糜爛的心理準備。
決戰?呵呵。為什么和你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