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個單章,來龍去脈。
“汝寧盜韓山童男陷汴梁。僭稱帝。改韓為姓。國號宋。改元龍鳳。分兵攻掠。其下有劉太保(劉福通)者。每陷一城。以人為糧食。人既盡。復陷一處。故其所過。赤地千里。大抵山東河北山西兩淮悉為殘破。”
元末吳志淳《兒牧牛詩》——
“牛不耕田稟無粟,淮上三年食人肉。”
朱元璋親兵俞本《皇明紀事錄》——
“安豐被張氏圍,城中饑甚,人相殺食。有尸埋于地而腐者,亦掘而食之,或以井底泥為丸,用人油炸而食之。”
綜合《元史》及這幾條私人記錄,元末淮右義軍大規模吃人肉基本沒有疑問,這也是符合當時社會實情的,糧食不足。農民起義軍就這樣,就像黃巢一樣,基本都吃。
那么淮右義軍中的朱元璋部吃了沒有?
《明本紀》——
“明日,陳兵果至,其來甚銳,直造城下。守者搖旗鼓噪,伏兵見之,緣山而出,循江而下,絕其歸路,一戰俘斬萬余眾,生擒三千人。常遇春不欲以聞,曰:“此皆勁敵也,既俘不殺,將貽后患。若以聞,上必不盡誅。”
達不聽,遂以聞。上謂使者曰:“急回軍中喻諸將,彼先開隙,今初與戰,三千精銳,未可盡廢,宜釋之,使為后用。”遇春初聞遣使赴京,密令軍中以三千人皆殺食之,黎明,止存三百人。”
這里記錄的是常遇春部吃人。
當然你可以說是孤證,我也不否認。但以當時的大環境,糧食籌措那么困難,吃人是難免的,朱元璋部不會特殊于淮右義軍其他部分。
(二)正規化時期
朱元璋有了地盤了,糧食相對沒那么緊缺了,自然不至于還像之前那樣吃人。
但這時候有其他嚴重的問題,就是軍紀。
義軍是什么成色?裹挾民眾,基本什么人都要。朱元璋部也有不少土匪、山賊之流,這些人習氣很差的,而朱元璋早期要沒什么錢,發軍餉估計都夠嗆,那么怎么激勵士氣呢?
其實歷史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以財貨、子女為誘惑,搶劫。歷朝歷代都有,義軍當然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