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老牌藩鎮
邵樹德在某個村頭停下馬來,饒有興致地看著村中惶惑不安的百姓。
銀鞍直軍士也停了下來,掣刀出槍,嚴陣以待。
村民們大為緊張,下意識聯想到了許多不好的事情,已經有人在悄悄召集丁壯,準備殊死一搏了。
“第一次到魏博,第一次見到老牌藩鎮,果然不錯。”邵樹德笑道。
眾人不解其意。
邵樹德也懶得解釋,下令道:“給各部傳令,嚴加約束軍紀,不得殺傷百姓。糧草之事,先收取魏人府庫,若不足,在城中糧行、富戶那里派捐。若還不足,至鄉間征糧。魏人若不反抗,則不得傷人。違此令者,皆殺無赦。”
邵樹德不確定他這么做有沒有效果,但軍士們每年領折合24緡錢的各種賞賜,偶爾還有加賞,那么他們就有義務維持相對良好的軍紀,沒必要額外造孽,激起魏人反抗,節外生枝。
八萬魏博武夫,算上其家人,差不多四十萬人。如果算上上一代有人當過兵而這一代沒有的話,這個人數還要更多,可能有百萬之眾。他們還有宗親族人,還有至交好友,還有做武夫生意的商徒等等,整個魏博與武夫有直接、間接利益瓜葛的可能占到人數一半以上,甚至更多。
武夫之間互相聯姻、互相扶持是常態,因為誰都沒法保證自己家族下一代還有人當兵,誰都沒法保證家里頂梁柱戰死后生活不會陷入困境。張家這一代有人當兵,李家沒有,張家頂梁柱戰死了,李家兒子從小習武,然后當兵了,就可以在經濟上幫助張家,如果張、李兩家聯姻了,這種關系就更牢固了。
戰陣上刀槍無眼,人生無常,武夫們自然會尋找一種對沖風險的辦法。演變到后來,就是所謂的“親黨膠固”了,河北藩鎮的武人們已經先行一步,為后世的大宋禁軍摸索出了這么一條路子。
“父子相繼,親黨膠固,歲久益驕橫;小不如意,輒族舊帥而易之。”
這是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全鎮三百萬人大部分都依附于其上,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社會形態。
相對平均的地權分配,富者收重稅,貧者少交稅,上陣賣命獲取社會階層的提升。
節度使、衙將稍有貪暴,就被武夫們斫成肉泥,換一個人上位。
全鎮習武成風,后備兵源充足,屠光衙兵之后,居然還能再造一支戰斗力更強的部隊出來。
但任何一個利益團體,時間久了之后,總會暮氣沉沉。武夫們父子相繼,不愿新人進來分蛋糕,新人當兵的渠道雖然沒有被完全堵上,但一百多年來確實是慢慢減少的。
都想端鐵飯碗,并且傳給子孫后代,至不濟,也要把機會讓給兄弟族人或姻親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