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數學與船
邵樹德管不了太多,他只想通過洛陽宮殿的營造,極大推進數學的進步,并使用標準化生產的理念。
而數學則是大規模標準化工業生產的基礎,這是毋庸置疑的。邵樹德曾經開玩笑,摩尼法師的學生都通過了他的資質考核,可以出去制作度尺賣錢,把這種標準化尺子賣到全國各州,讓每一個匠人都有一把標準化度尺。
沒有標準器,如何標準化生產?把標準器的制作普及化、規模化、白菜化,才是當務之急。但自古以來,標準器幾乎就是“圣物”,每個州都不一定有一把,而且刻度也很不準確,制作不復雜的零件時沒問題,當涉及到復雜機器時就麻煩了。
這就是問題所在。
“可以了,手藝還不錯。”綠袍官員臉上掛滿了笑容,道:“這把尺子的分寸,還是我標注的。唉,折騰了很久。”
“閘機上用的東西,其實用不著這么準。”朱大嘟囔了一句,又問道:“官人,是否把這些物事都拉過去?”
“拉過去吧。”綠袍官員點了點頭,道:“現在就走。”
二人找了一輛驢車,拉著鐵質構建去了城東,停在了一處挖好的水庫旁。
水庫上有人在安裝閘門。閘門與城門外吊橋的原理差不多,使用閘機或絞盤將其拉升或放下。
這個水庫是存放靜置污水的。旁邊有一個已經裝好閘門的,里面積滿了污水。還有一個水庫內的污水已經排放干凈,水庫底部積滿了厚厚的味道感人、成分可疑的“淤泥”。這些淤泥在暴曬一段時間后,都會遣人挖掉,送到官莊中肥田。
洛陽已經有一部分人在居住了,他們坊區所產生的生活廢水經暗渠流淌到這些污水池中,靜置沉淀后,水排入洛水之內,沉淀物定期清淤挖走。
目前還僅僅只有少量城區進行了改造,未來整個洛陽都將如此,可想而知工程量是極其浩大的,可能要延續很多年。
綠袍官員與人交接完畢后,便匆匆走了。
夏王有令,今年在洛陽開辦數學館,廣招生徒。前幾屆數學館學成的人都將原地留任,充當數學館博士、助教、直講,繼續培養更多的數學人才。
按照夏王的說法,數學可以鍛煉“邏輯思維”,這是絕大部分人缺少的。沒有“邏輯思維”,就只有“技術”,沒有“科學”——都是新鮮的詞,以前聽都沒聽過。
對了,數學館的教材,除了國朝規定的《九章》、《海島》、《孫子》、《五曹》、《張丘建》、《夏侯陽》之類的書籍外,摩尼法師還在編纂一部集大成者的《數學與幾何》。夏王允諾,若今年完本,他將把“夏王賞”授予他,并授中大夫的散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