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機會來了
小冰期的極端天氣——灼熱的夏季、嚴寒的冬天、持續的暴雨、嚴重的干旱——有時候只持續一年,有時候幾年,最長達到十幾年,但如果你把時間維度拉長到整個小冰河期,會發現大部分時候氣溫比較穩定,以三十年周期進行變動,平均氣溫略低一些。
真正的氣候冰點出現在北宋中期,然后開始回升,南宋時又出現一次,這次更冷——有意思的是,北宋、南宋都不是在小冰最冷的那段時間滅亡的,他倆滅亡時氣溫都已經回升幾十年甚至一百年了,純是自己作死,和氣候無關。
對農業社會而言,氣候變化逐漸加大之時,水利設施自然就是重中之重了。
趙克裕當天下午就趕到了洛陽城西的千金池。
夫子們正在疏浚淤塞許久的溝渠。
疏浚完畢的溝渠底部,有人在仔細砌壘磚塊。磚塊之間用石灰、河沙、黏土攪勻的三合土黏在一起,交錯堆砌。
“這可真舍得下血本!”趙克裕驚嘆道。
這條溝渠通往宮城。他知道,這么做是為了防止水渠滲漏。聯想到夏王大修陂池,莫不是洛陽要連續大旱?
“使君,磚頭現在便宜了。”李延古還是曉事的,他遙指不遠處并排而立的土窯,說道:“河南府各縣征集來的夫子,最緊要之事便是制坯燒磚。”
空曠的場地上,一摞又一摞的磚坯堆疊在那里,頗為壯觀。磚坯上蓋了一層干草,似乎等慢慢陰干之后,就拉到窯內焙燒。
“官人,現在紅磚、青磚都甚廉,以前買一塊磚的錢,現在可以買五六塊。”有驅使官在一旁說道:“老土窯把磚坯放進去燒就完事了。新窯是連續不斷出磚,量奇大、燒的時間短、還快,故價甚廉。”
“這我卻不知曉了。”趙克裕嘖嘖稱奇。
“現在滿洛陽都在找一種能夠快速制作磚坯的器物。”驅使官又道:“這會制磚坯太慢了,不夠燒,否則這磚頭的價錢還能再打下去一大截。”
“這就是我佩服殿下的地方。”趙克裕感慨道:“他總能有一些奇思妙想,還真有用,莫非天授乎?”
眾人不管真心還是實意,皆肅然起敬。
******
趙克裕、李延古離開后,邵樹德又接見了第二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