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邀請
趙光逢也是個中老手,他仔細翻閱了多份軍報,推敲了一下后,便回道:“大王,世子率騎軍追擊潰敵,應是從馬直軍將邵知言、邵知行合力擒獲劉威。”
“這還差不多。”邵樹德點頭道。
從馬直就是新近分派給邵二郎的兩千士卒,以奚、室韋、拓跋黨項及敦煌選送的大族子弟為主。從名字中帶“直”就可以看出,這是世子的親軍衛士。
二郎喜歡上陣沖殺,這一點邵樹德早就知道了。雖然嘴上不支持,但實際上還是默認的。這不是秦漢或明清時代,身份尊貴的人只需要指揮別人拼命就行了。從北朝以來,胡風熾烈,上位者還是需要展現點武勇的。
藩鎮割據以來,有點像早年春秋時代,又或者西方中世紀,國王、貴族是需要親自領兵打仗的,不僅僅會治理國家就行。
大一統之后,這種行為會慢慢減少,直至消失,但此時仍不失為快速獲得軍心的重要手段。說到底,你是一個軍事貴族。
“折宗本連破安、黃二州,將淮軍殺得膽寒,如何升賞?”邵樹德問道。
“大王,可加食邑三百戶。”趙光逢回道。
邵樹德沉吟了下,問道:“會不會賞賜過少了?”
“大王。國朝太宗即位,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食封1300戶,張公謹、侯君集食封1000戶,秦瓊食封700戶。折令公食封5300戶,古來少之。”趙光逢回道。
這里說的是“實封”、“真食”,不是理論數字。比如秦瓊是國公,理論上該有三千戶食封,但他實際上只有七百戶“真食”。到他兒子秦懷道襲爵時,只是個歷城縣公。
程咬金是國公,兒子襲爵國公,第三代則是郡公。
倒不是國朝吝嗇,北朝以來差不多都這樣,一代代減爵位和食封——其實爵位是面子,食邑的多寡才是里子。
此時的文臣武將已經習慣了這種無法躺平的封爵體系。出征立戰功了,就加食封,如果沒有立功,那么代代遞減,只能說有利有弊。
壞處是賞賜不夠豐厚,家人后代無法躺平,好處是維持了一定的活力,給后來人立功受賞騰出了食邑空間。
邵樹德許諾元從老人三代不減食封,且給出的都是“真食”,不玩數字游戲,已經是數百年來有數的豐厚獎賞了。
“讓李唐賓加把勁,若攻滅齊、兗,魯國公便是他的。”邵樹德說道:“齊人心中已有懼意,不要停,不要給他們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