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政治仗
“殿下,短期內不足信。若施加點水磨工夫,時間長了可以部分信任。”謝瞳回道。
“我用兵二十年,所克之處多矣,就一個感覺。關北、關中最順服,河隴差一些,但那些蕃人也最實在,你打服我了,我就投降,不玩心眼。待蟄伏夠了,力量積蓄夠了,若你露出頹勢,我再反。”邵樹德說道:“其實關隴舊地都很好統治。河南以前什么樣不清楚,但被朱全忠洗過一輪之后,也好多了。或許河南本就恭順,若非朝廷定下以藩鎮制藩鎮的國策,河南都不一定出現跋扈藩鎮。鄆、兗、齊三鎮和蔡州就要差一些了,但整體可控。河北諸州,一路行來,就一個感覺,仿佛到了敵國,和當初第一次去河隴一樣。”
“平定河北,殿下欲急下耶,緩下耶?”謝瞳問道。
“急下何解?緩下又何解?”
“急下就是殺,殺光河北武夫。此過程內叛亂定然此起彼伏,殿下不要嫌麻煩,可一一率軍征討。但這種法子斷不了根,也會讓河北上下更加仇視,一有機會就會反叛。”謝瞳說道:“緩下之策在于水磨工夫,重新扶持親近的河北勢力,輔以懷柔之策,多加拉攏。但這種法子也有叛亂的風險,殿下宜細思之。”
說了等于沒說!
“急下之策與緩下之策可合二為一。”邵樹德說道:“先打掉他們明面上造反的實力,再慢慢消磨他們造反的心氣。當然,懷柔之策也必不可少,總之多管齊下吧。”新筆趣閣
話說到這里,邵樹德基本理清了思路。
殺光了魏博八萬武夫其實并不夠,因為他們還有更多的造反生力軍。歷史上朱全忠基本把魏博舊武夫清理干凈了,但楊師厚當了魏博節度使后,遍選六州材勇者萬人,基本都是沒當過兵的新人,組建了銀槍效節軍。從戰場表現來看,這支部隊的戰斗力還要超過初代魏博武夫,甚至連其佼佼者八千衙兵都比不過,是李存勖手里的王牌精銳部隊。
銀槍效節軍被屠后,繼續挑選沒當過兵的魏博百姓組建新軍,去北邊與契丹人打,戰斗力還是不俗,當然還是一樣桀驁不馴。
造反后備軍太多了,這中間到底出了什么問題?怎么一茬接一茬造反?
邵樹德覺得似乎抓到了眉目,朱全忠、李存勖都沒把魏博當自己人,酷烈的殺戮手段有了,卻缺乏善后安撫之策。
另外,對當地的壓榨確實也太狠。戰爭需要,沒辦法。他倆沒法解開這個死結,邵樹德卻覺得自己可以嘗試一下。
“組建州軍之事,盡快籌備起來吧。”邵樹德最后說道。
軍事仗、政治仗都要打,前者是基礎,后者是長治久安的保證,更不可輕廢。
軍事仗打贏了,政治仗沒打贏,那就是反復叛亂到后晉年間的魏博,這不是邵樹德希望見到的場面。
削藩,明面上的藩易削,心中的藩可沒那么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