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斫柱
相州其實沒有什么抵抗能力,一戰就破了。
邵樹德已經是數十州之主,現在攻破一郡、兩郡已經不能讓他多興奮了。若非魏博實在特殊,他甚至都懶得過來——當然,還有一些無法放到臺面上講的原因,比如不能讓任何一個手下立太多功勞等等。
沒有錢、沒有官位,我可以賞,但你不能立下太多功勞,威望太高。
這在別的朝代有點不可思議,但在此時卻很尋常。
田覠將要攻滅錢镠的時候,楊行密寧可幫一把這個老冤家,把女兒嫁給他兒子,也要勒令田覠退兵。除掉田覠后,我們再接著打。錯失好機會不要緊,防止手下威望太高造反更重要。
沒辦法,社會風氣就這么惡劣。
像朱元璋那樣舒舒服服坐鎮南京,讓大將們去打天下的行為,在此時是萬萬不能的,屬于嚴重的作死行為。
所以,這個年代想讓一個大將刷戰績還是比較難的。不光對手不配合,不容易被打垮,同時主君也不敢長期放手,生怕軍隊跟了別人。
這都是藩鎮割據一百多年來的血淚教訓。每一件看似奇怪的事情背后,都有其深刻的內因。
相州六縣,湯陰、安陽在手,其他各縣,邵樹德一時也沒心思去攻打,只是遣人去招降。
他八成的精力,還是花費在消化相、衛二州上面,這比打勝仗還難,尤其是在他不想大肆殺戮的時候——事實上晚唐也沒有軍閥像元末、明末那樣大肆屠戮,因為這也是嚴重的作死行為,老百姓是真的有能力反抗,戰斗力還不錯的那種。
“相州的局面盡快穩固。”邵樹德坐進了州衙內,說道:“陳誠繼續留在汴州,主持宣武軍大局。洛陽諸事,封渭等人自己做主,若有不決,請王妃拿主意。”
王妃折氏是有大智慧的。做夫妻這么多年,邵樹德非常清楚。而且她十分有分寸,若無必要,絕不會主動過問軍政事務。
“楊抱玉那邊,加緊催促。一州刺史若還不滿足,那也沒什么好說的了,一并剿滅。”
其實到邵樹德這邊當刺史,與在魏博當鎮將,到底哪個好,很難說。
夏王府對朔方鎮下轄各屬州的控制已經十分深入了,地方上的民心也不在你那邊,官員多半也不聽話。這個刺史,也就真的只剩下錢了,沒甚意思,只對一些追求安穩、富貴的人有吸引力。
“盯緊邢洺磁那邊的動靜,若晉人南下,堅決地將他們打回去。”
邵樹德現在不想與李克用發生沖突,以免影響大局。但到了決定河北歸屬的關鍵節點了,他也不會讓步。相、衛二州,明顯相州更重要,絕無可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