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最后一根稻草
有了這句話,他就是事實上的相衛留守,權力大著呢。地方官員的任命、財稅田籍的整理等等,河陽幕府都要和他商量著來。這也是最容易培植親信、積攢政治人情的時候,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
******
青州境內的夏軍頻頻調動,動作很大,但齊軍卻仿佛死了一般,沒有任何應對。
王師范癱坐在胡床之上,不住地唉聲嘆氣。
師悅、師克、師誨、師魯兄弟四個都過來了,陪著他一起發愁。
“朱全忠拍胸脯保證,平海、團結二軍能戰,可一旦動起手來,就這么個結果,還沒咱們的老部隊能打。”王師悅非常惱火,不住地發牢騷。
他曾經十分信任朱全忠,認為他敗于邵樹德非戰之罪,實在是河南那個四戰之地太難守了,無關他本身的能力。但幕府花費許多錢糧組建的新軍,整整兩萬四千步騎,還沒發揮什么大用,就稀里嘩啦地敗了。
別說支援青州戰場了,連守住登萊后方都沒做到,朱全忠到底有什么用?
“兄長,實在不行就降了吧?劉鄩投降,登萊淪陷的消息傳回后,眾軍士氣大跌,沒法再打了。”王師克剛剛從臨朐返回,手上還裹著布,顯然受了傷。
“軍中傳聞,梁軍降兵并未被整體遣散,他們降了之后,也能繼續當兵,抵觸心思沒以前那么大了。”王師克又道:“都不想打了。”
“以前一聽給邵賊當兵,個個唾罵不已,揚言死戰到底,這才打了一年,又都樂意了?”王師魯譏諷道:“都是一群賤胚。”
王師范看了一眼三弟,懷疑他在說自己,證據十分充分。
“夠了啊!”王師范坐直身子,道:“也不怪兒郎們,實在是……唉!”
“昔年大人病逝,張蟾、盧弘欺我年少,欲奪青州基業。誅除此二人后,兒郎們還是認我王氏的。”王師范繼續說道。
王敬武死后,年僅十六歲的王師范繼位,但棣州刺史張蟾不服,上表朝廷請另派節度使。王師范派都將盧弘領兵征討,這時候發生了微型版“陳橋兵變”——盧弘通過都虞候司獲得兵權后,率軍出征,然后沒走多遠,便調頭回青州,欲攻伐王師范。
王師范用計謀殺死了盧弘,然后大閱諸軍,發下賞賜,軍士們最終決定擁戴王師范當節度使,朝廷派來的崔安潛灰溜溜返回了長安。
青州兵,關鍵時刻還是認了王氏,站穩了立場。
“我也同意降了。”一直以來負責與夏軍接觸的王師誨說道:“我多方查證,邵樹德還是很講信用的。他既許兄長入朝,想必不會變卦,也不會翻舊賬。即便心中再不喜歡兄長,也不會公然毀諾。如今這個天下,和以前不一樣了。不管邵樹德能不能成功,他必然要和各路軍頭打得火星四濺。咱們青州本小力弱,夾在中間實是為難。一個不好,破家亡族都是等閑。長安還算太平,去避一避也沒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