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虞鄉
“領完賞就滾。”盧懷忠突然提高聲音,斥道:“各回各家,各安生業,勿要惹事。否則,我的刀可不講情面。”
亂兵們有些錯愕。他們一個個見仗數十次了,南征北戰,技藝純熟,說一句精銳老兵不過分,居然不要?
“快滾!”盧懷忠懶得和他們多說,徑自走了。
“跟我來領賞,領完就走,休要生事。”一名文吏走了過來,說道:“都頭算是心善的了,你等若還不知好歹,恐有不忍言之事發生。”
亂兵們神色錯愕、復雜,甚至有人面露怨恨之色。生計沒了,這賞也領得不痛快。不就是作亂么?艱難以來軍亂還少了?秋后算賬的有幾次?
“還愣著干什么?”有軍將走了過來,揮舞著刀鞘,作勢欲打。
他們心里也窩著火,連日攻城,死傷慘重。若不是顧忌今后,早把這些人挖個坑埋了。
洛陽那邊已經在挑選補充兵了,一共三千淄青鎮精壯降人,外加陜州院的兩千新卒,補充過來之后,還要熟悉建制,重新整訓,教導他們軍紀和規矩,左廂這一萬五千人,短時間內只能作為預備隊了。
而說起聚集在洛陽的各路降兵,最近消化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數萬淄青降人里挑出來的一萬精銳,先送了四千至關北,與靈州院三千余新卒一起,整體編入飛龍軍,使其軍額達到了兩萬。這會正在大力整訓,不會騎術的抓緊練習,沒上過戰場的抓緊請教,操練得不亦樂乎。
這次又送了三千到武威軍,剩下的便不多了。
續備軍方面,靈州院有兩萬人在外戍邊,在院軍士還有一萬五六千人;陜州院有一萬人在戍邊,在院軍士一萬八千;鄆州院全體在院,目前有一萬四千余人。
續備軍不能裁撤,這是邵樹德定下的規矩。
續備軍募人,都是從鄉間挑選的體格相對強壯的“素人”,很多人是零基礎。訓練三年之后,便可輪換戍邊,四五年之后,便可作為補充兵分入各部。
這是正兒八經的“自己人”,比降兵可靠多了。
禁軍各部,補充的原則就是新舊夾雜,即部分降兵搭配部分新兵,盡量減少降人身上那些壞習氣帶來的影響,盡可能不讓軍隊變質。或者即便變質,也把這個時間向后推。
但一般而言,在老部隊主體還在的情況下,只要不一次性吃進太多降人,就不是什么大問題——風氣可以變壞,也可以慢慢變好。
盧懷忠看著一片狼藉的縣衙,那里有散落一地的布帛、銅錢,有打爛的瓷器、匾額,還有斑斑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