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合作
烏炤度這話說得過于簡略了。事實上渤海國一開始還是想南下的,但南邊有大唐、新羅,實力很強,非常不便。于是北上征討黑水靺鞨,拓地千里。
黑水靺鞨便是女真的前身,被渤海國打成狗了。而高句麗時代,他們也被高句麗嚴厲鎮(zhèn)壓,日子過得十分凄慘。于是遣使至大唐,表示臣服,想借助大唐的力量夾擊渤海國。
不過靺鞨諸部很快被渤海數(shù)萬大軍給征服了,此事便沒了下文。
這時候的女真,戰(zhàn)力羸弱,大唐、渤海、高句麗派出一支偏師,都能隨意征服,其實沒有任何能打的跡象。或許真實原因不是女真能打,而是他崛起時遇到的對手不能打。
“貴國與契丹的戰(zhàn)事,我已聽聞。”楊弘殷將煮好的茶端了上來,邵樹德請烏炤度、高元固二人品嘗,又問道:“契丹愈發(fā)張狂,我必不能容之。可渤海遙遠,聯(lián)絡一次都不容易,如之奈何。”
終于說到點子上了!烏炤度心中激動,立刻起身說道:“殿下,其實不遠,從登州出海,三日即可抵達敝國。”
邵樹德不置可否,問道:“安東府故地,如今在誰手中?”
安史之亂后,以平盧軍渡海南下至淄青為標志,唐廷勢力全面撤走遼東。面對如此優(yōu)越的無主之地,周邊各政權、部落自然十分覬覦。而在多方較勁之中,渤海國顯然占了上風。
德宗朝短暫中興,曾于漢襄平城重置安東都護府,都護是“高句麗廢王高藏之子連”。高連之子高震也曾擔任過都護。
但這只是遼西,遼東卻已為渤海所據(jù),漢四郡故地則為新羅所據(jù)。
安東都護府的存在時間很長,主要依附于幽州鎮(zhèn)。835年張建章出使渤海時,安東都護府仍在。
宣宗大中四年(850),安東都護府仍治于遼陽,當年朝廷授張允伸幽州節(jié)度使的制書中,曾提到“況遼陽甲兵之雄,幽都控馭之遠。”
遼西失陷應該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主要為渤海所得。但這塊地并不在渤海國五京十五府之內,且一直面臨著契丹的激烈爭奪。
《遼史》記載“力戰(zhàn)二十余年,始得之,建為東京”。909年,“春正月,(阿保機)幸遼東。”也就是說,最晚在909年之前,契丹就已全取遼西之地。
邵樹德不清楚此時遼西的實際情況,因此問道。
“殿下,都里鎮(zhèn)仍在敝國手中。去歲,鴨綠府還遣兵與契丹交戰(zhàn),賊軍擄掠一番后退回。”烏炤度回道:“都里鎮(zhèn)本為大唐故地,敝國愿獻予天朝,請大唐圣人發(fā)兵守之。”
都里鎮(zhèn)就是后世的旅順,為安東都護府轄下的一個軍鎮(zhèn)。
烏炤度也有意思,這是想甩掉燙手山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