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共贏
但有句古話說得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邵樹德很重視這些雜學,那么自然有人趨炎附勢,想以此為進身之階,搏得青睞。他們不舍得讓嫡長子來讀雜學,那么就讓次子、庶子來讀。
邵樹德對此是默許的,甚至是縱容的。
官宦子弟來讀工學、醫學、農學、算學,對于他的大計非常重要。
“國朝科考,有明算、明法之類雜科,既然這么多了,我打算添個營建科,你覺得如何?”邵樹德問道。
大唐的科考,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有五十多種科目考試。什么明經、秀才、進士、明法、明算、明書之類,太多了。但基本上只有進士最重要,明經也還湊合,其他都淪為了樣式,在角落里吃灰了,很多時候干脆不舉辦考試,因為沒人報考。
邵樹德改革科考,添個營建科,似乎也沒什么。武夫嘛,他喜歡,還不是只能哄著他?因此,蕭符只略作沉吟,便道:“自無不可。”
“通過營建科考試后,登記在冊,發予散官告身。”邵樹德又道:“從今往后,任何工役營建,費錢千緡以上者,皆須這類考生設計出圖,簽字用印。若無,則不得開工。”
蕭符心下一驚。
他是個聰明人,立刻意識到了其中所蘊藏的深層次的東西。
“營建科每年都考,不設錄取人數,寧缺毋濫。”邵樹德繼續說道:“假以時日,我希望天下諸道州,每縣都要有此等營建士,最好不止一人。”
蕭符暗自思索。
這是明明白白的新利益集團了。一旦天下承平,無論官府還是民間,有了點積蓄之后,都會大興土木。每一個工程都要營建士設計出圖,自然少不了給出去一筆費用。這是人為催生了一個行當啊,即便限定了費用在一千緡以上的工程才需要,仍然不少賺。
國朝那些雜科為什么沒人學,沒人考?還不是因為好處不大,甚至干脆沒有好處!
但這個營建科似乎不一樣啊,這是能切切實實得到好處的。一個工程得一筆設計“潤筆”費用,接得多了,怕是比當縣官還舒服,在鄉間當個富家翁問題不大。
考慮到目前學這個的多為官宦子弟,即便不是嫡子,但他們背后的關系網仍然不容小覷。真考中了,不愁接不到生意。
官宦家庭的庶子,日子可不好過。父親死后,兄長講點良心的,可能還會照顧一番,感情淡漠的,趕出家門都不奇怪。如果考營建科能讓他們生活富足,不用多想,肯定擠破了頭想學。
“殿下,我擔心其間有舞弊……”蕭符說道。
“舞弊可以容忍,只要能把學科發揚光大,這些都能忍。”邵樹德的態度十分鮮明,看樣子已經打定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