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上洛
就是這生活方式讓他有些不喜。
其實他已經不陌生了。襄州的谷城、鄧城、南漳、義清四縣,就是邵樹德摻過來的沙子,一堆關中民人、河隴羌種,且牧且耕。即便因為那邊水網密布,環境潮濕,很多羊得了腐蹄病,他們依然不改初衷。
對邵樹德何其愚忠,這些人又何等愚昧!
曾經的谷城令敬道,本為襄鎮官員,被折宗本所俘后,死心塌地投靠,成其黨羽。整個谷城縣上下,七千多戶、近四萬口,何等富庶,結果不納貢賦,不獻兵員,形同國中之國、鎮中之鎮。
偏偏這種人還動不了。折宗本就是他的靠山,往更深處想,邵樹德或許才是真靠山。不想撕破臉的話,還真就只有捏著鼻子認了。
敬道此賊,在折從古轉任黃州刺史之后,竟然至穰縣上任,當了鄧州刺史。但新來的谷城令任振更不好惹,他是邵樹德的元從老人、天平軍節度使任遇吉之子,同樣動不得。
許是見襄陽這邊步步退讓,邵樹德已經絲毫不加掩飾,在谷城、鄧城之外,又往南漳、義清二縣移民,并派駐官員,操練鄉勇。
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實是過分!
“家兄本以為邵樹德要都長安,盤踞于關西老巢,如今看來,卻是失算了。”趙匡明嘆道:“既都于洛陽,想必不會放過河內、南陽、襄陽,唉。”
幕僚也無語。
不過他更看得開一些,只聽他說道:“留后,洛陽有傳聞,正月過后,滿朝文武都要被遷來。天子居于紫薇城勤政殿,百官于皇城辦公。此事一畢,夏王就要行那禪讓故事了。都于洛陽,板上釘釘,此無疑也。南陽、襄陽為洛陽南邊屏障,斷然不會放過的。襄州七縣,已有四縣為其所控,咱們再拿著也沒甚意思了。不如退讓一步,拿襄、郢、復三州賣個好價錢,趙氏便安心主政江陵,不失為一樁美事。”
“只是……”趙匡明猶豫了一下,道:“這樣一來,我去哪呢?”
意思很明了,兄長趙匡凝肯定要當荊南節度使的,那么自己呢?
“總有地方的。”幕僚說道:“滅了雷滿和西門道昭,還愁沒地盤嗎?”
趙匡明臉色不是很好,但又無可奈何。
前方響起了嘹亮的歌聲。
趙匡明神色一頓,轉頭望去,卻見數名髡發契丹人正趕著羊群橫穿驛道。
幕僚也出神地看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