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朝會
“好好做,此番你提出的設想,我很滿意。”邵樹德說道。
趙克裕剛從唐鄧回來,興沖沖地提出了一個過方城口的方案:修船閘。
說穿了也不復雜,唐白河那邊該挖的挖,挖到水上去的地方就停下,這段大概百余里,利用的是古白河河道,也就是北宋初年兩次開挖的極限位置。然后在此修建船閘,通過蓄水的方式讓船只慢慢升高,大概需要二十多米的樣子,然后直接駛入宛葉走廊內的石塘河,連通豫西平原上的水系。
核心要點就是通過蓄水的方式,讓船只升高,而不是開挖河道。
這個思路其實很早就有了。船閘,也叫陡門,咸通年間修靈渠時,便建了18座陡門,用來抬高水位,以利船只翻山越嶺,上下通航。
國外也有類似的工程。
1662年,紅衣主教馬扎然的繼承者科爾貝爾為法王路易十四修建朗格多克運河。這條河的目的是為了將法國內陸地區的水道連接起來,進入地中海,方便對外貿易。工程難點在于運河需要過峰頂,這并不容易。
從當年11月開始,運河委員會開始不斷論證,然后在別的山頂挖一條小規模的運河做實驗,前后搞了很久,歷時十五年,每年都有上萬名工人辛勤工作,最終建起了一百座船閘,讓圖盧茲直通地中海。
工程最難的部分就是圖盧茲到加龍河段,運河上升206英尺到山頂,然后在山頂航行3英里,再下降620英尺到達地中海——就難度而言,比方城口大多了,事實上后世南水北調,根本懶得修船閘,直接開挖方城口,讓運河穿過去。
越嶺運河的船閘只是一部分難點,另外一大難點是如何蓄水。即船只進到閘門里后,閘門關閉,你需要從上面放水,不斷抬升水位,讓船只順利開進山頂的河段。毫無疑問,這是需要大量水的。
法國人的辦法是在山頂修建人工湖,并從其他地方引水至湖內蓄水,同時減少通航的次數,即讓船只集中在一起過閘、抬升,過完后再放水,盡量減少水的流失。
趙克裕提出的辦法也是這個思路,修建船閘其實并不難,難的是如何蓄水,這需要實地考察,看看具不具備這個條件。
反正這是一個長期工程,前面多花時間論證,別像趙二一拍腦袋,挖到方城口時,發現前方地勢漸高,過不去。法國人為了過那個山頂,修了足足26座船閘逐級抬升水位,再逐級下降,花費是非常大的。
方城口或許不用建這么多道船閘,但花費一定也小不了。邵樹德決定嘗試一下,但不是現在,眼下先搞論證。
趙克裕心滿意足地離開后,李延齡又來了。
“殿下,大朝會之事……”李延齡說起來一臉氣憤,道:“宰相朱樸聽聞我在管司農寺這一攤子事,便令我準備朝會所需料食,聽聞要賜宴,還要遍賞百官。”
司農寺下轄諸倉以及諸多園池,有奴仆種地,本身有相當產出,因此有負責朝會、祭祀供給的任務:“凡朝會、祭祀、供御所須,及百官常料,則率署、監所貯之物以供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