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個單章:制度與風氣
首先,禁軍士氣低落,不肯力戰(zhàn)了,因為皇帝賴賬。
其次,支持李從珂的地方將領(lǐng)、軍隊也沒得到賞賜,人人都有怨氣。
第三,朝堂人心渙散,文官也士氣低落。
第二年,石敬瑭造反,引契丹為援,惡果就顯現(xiàn)了。
簡單來說,后唐潞王、閔帝的這場皇位之爭,把五代軍士風氣拉到了一個新的下限。
在此之前,沒這么離譜。
在此之后,人一旦突破了下限,開了這個頭,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五代的風氣,就是這樣一代一代、一點一點墮落敗壞下去的。
那么后來是怎么解決的呢?
其實沒有主動解決。后晉、后漢、后周三朝做了很多努力,但收效甚微,造反之事依然屢見不鮮。
直到后周世宗柴榮年間,清理北方戶口,發(fā)現(xiàn)只有1200萬人了,民生凋敝,百業(yè)俱廢,人心思定。
而在唐末、梁初北方是多少人呢?
以河北為例。
(一)成德鎮(zhèn)。
后梁乾化元年(911),成德節(jié)度使王镕遣子得明帶37都士兵,從李存勖征討,這就是3.7萬人。而成德鎮(zhèn)的總兵力,當不下五萬。以中晚唐的兵民比例,成德鎮(zhèn)有125萬以上的人口,考慮到成德鎮(zhèn)有大量的騎兵,實際上可能在140-150萬之間。
而天寶年間,成德所轄四州大約有180-190萬人口。
安史之亂后,河北確實有戰(zhàn)爭,但次數(shù)少,打的時間也短,整體破壞不大,人口恢復迅速。且黃巢、秦宗權(quán)也沒波及河北,這個人口是靠譜的。
研究中晚唐歷史的學者,比較激進的甚至認為唐武宗會昌年間,全國總?cè)丝诳赡芤呀咏謴椭撂鞂毮觊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