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路子
粵喜便是哈爾濱阿城區,渤海舊縣。萬平在今肇源一帶,渤海舊縣,本名萬安,因與五管屬縣重名,故改名萬平縣。
以高州置弘義縣。高州本渤海鄚頡府所屬二州之一,在府治粵喜北二百里,差不多就是后世綏化一帶。
鄭州三縣在契丹、渤海之間反復拉鋸,人煙稀少。去年就開始統計,只剩編戶之民兩千來戶,萬余口。轄區內還有差不多同樣數量的靺鞨部落,加起來也就兩三萬人,與上京真的不好比。
中書諸位宰相一度想要罷廢鄭頡府二州,化為草原,但被邵樹德阻止了。以后可以發配犯人過來嘛,中原反對朝廷的民戶,被擊敗后也可以強遷過來,比如魏博、成德的大爺們。
事實上,第一批移民已經在路上了,最多再有一兩個月即可抵達鄭州。他們都是蜀中叛亂者的家屬,首批三千戶,將安置在鄭州三縣。
至于蜀人能否適應鄭州的氣候,朝廷就不管了。鄭頡府的渤海人曾被契丹掠走,留下了許多空空如也的宅園,直接住進去即可。自己抓緊時間準備一點木柴,學著冬天怎么燒火炕,
慢慢熬吧。
對了,這些蜀人也是部曲,已經有一千名等不及排隊的大同軍士卒愿意到鄭州落戶了—蜀人會種水稻,比啥都不懂的部落野人更能創造財富,還是有不少府兵心動的。
其實也不止蜀人了。
高仁厚正在圍攻播州,賊軍連戰連敗,戰事十分順利。
蠻獠們不是傻子。羅太汪也很有號召力,巧妙利用形勢,分化瓦解楊端的部眾。在這個背景下,很多部落便降了。
高仁厚按照朝廷旨意,對叛亂者進行甄別。
罪行較輕的,稍稍懲戒一番,比如罰點財貨、牲畜,再推幾個替罪羊出來殺了,便算過關了。
參與叛亂程度較深,且是在王師進攻下,迫于形勢投降的,懲罰就比較重了。其中相當一部分要被遷移至遼東道,貶為部曲—他們騰出的空間,或可從河北、關西移民填充。
慢慢來,不著急!
朝廷手里的人力資源還算充沛,糧食也不缺,移民過境的成本還可以承擔。至于抵達目的地后,前兩年的維持成本,部分由關內承擔,部分由渤海國承擔,大家都苦一苦熬過前兩年,一切走上正軌之后,基本就不怎么需要輸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