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選才
他在世時,根本不擔心有人造反成功。將來如果二郎繼位,他也不覺得有人能成功造反。兩代人以后,制度、風氣已經大變樣,高駢、郭崇韜這類人,也得不到發揮的機會,只能老老實實為朝廷效力。
至于王朝后期怎么辦?管那么遠做什么?難道還想江山萬萬年?
一旦你真有了這個想法,那么所作所為就要走樣了。每個開國皇帝都自信地認為自己開創的王朝與眾不同,國祚一定會很長,然后開始苦心孤詣地設計各種制度、政策,認為可以萬世不易,那只會起反作用。
退一萬步來講,你的這些政策真能起到效果,那又怎樣?天下大著呢,你把百姓當豬養了,把人才禁錮在牢籠里別的國家呢?到時候人家看你這副不成器的樣子,直接推過來,可抵擋得住?
他記得后世清末,日本派間諜走遍中國各省,得出了一個結論:清國不僅官員腐敗,而且全民腐敗,不堪一擊。
全民腐敗說的不僅僅是金錢上的腐敗,包括體格、武勇、思想、藝術等全方面的腐敗。簡而言之,已經不在一個層次上了。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不要想太多。反正自己的血脈將來會散到各處,還怕沒豬頭肉吃?
******
七月初一,圣駕出了澤潞的崇山峻嶺,抵達直隸道懷州。
孟、懷二州,因為孫儒、李罕之的關系,曾經是一片白地,但經過十幾年的移民建設,已經成了關西人的根據地。
邵樹德在這里,著重巡查了永濟渠西段的水利工程建設。
「當年懷州之戰,縱兵追擊龐師古。時逢大雨,將士們在爛泥地里打滾,艱難無比。」邵樹德感慨萬千,道:「但當年的爛泥地,而今都成了萬頃良田。又有渠水通黃河,好地方。」
漢之河內郡,能不好么?
東漢之時,河內戶口超過河東。唐時,河東超過河內。
到了夏朝,河內說不定又要超過河東了。
一個地方的發展,與政策息息相關,核心地盤總會得到各種優待。
「陛下,永濟渠西段經過多年治理,通航條件已經大大改善。」門下侍郎趙光逢遙指前方,說道。那里是沁水河面上船帆點點,晝夜不停地運輸著,將已經成為品牌的「河陽麥」輸送入京。
沁水西岸,溝渠如蜘蛛網般密密麻麻,將潺潺流水送入田間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