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戰利品
負責拉尸的百姓與這邊做飯的百姓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對方眼里濃濃的悲哀。
教士、經學生在各處的形象非常好,這是真的。
在最初的時候,造物主信徒只需交納一種負擔很輕的稅:天課。
非造物主信徒卻要交納繁重的人頭稅,商稅稅額也是兩倍之多,更別提名目繁多的勞役了,簡直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教士鼓勵人們入教,并且放寬了入教限制,令大批百姓成為了造物主信徒。
但官員、迪赫坎們卻很不滿。他們援引古諺“賦稅乃造物主力量之所寄”,規定以前交稅的人還要繼續,不管你入沒入教。
又或者,將入教門檻大大提高,規定只有領受割禮、履行全部教儀并能讀出經書一章的新教徒才能免稅。
對此,教士們的回應是:土著確已改宗,并開始修建寺廟,所有人都變成了大食人,不復有征稅的對象。
矛盾驟然爆發,很多教士因為鼓勵百姓抗稅而被捕。
他們指責哈里發背信棄義,對于很多人因為不能免稅憤而退教,他們表示理解并且支持,哪怕自己的利益受損。
對于立下功勞的農奴,教士們也積極奔走,讓他們獲得自由的身份,以及應得的土地賞賜。
造物主迅速崛起,并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的牧羊人并未腐朽,還保持著強大的信念和熱忱,讓很多身處奴隸社會的部落底層獲得了上升的道路。
宗教學校也不僅僅招收貴族。他們用良好的教育資源,堆積出了一大批出身貧苦人家的年輕教士群體,讓他們獲得了階層躍升。
對普通拔汗那百姓而言,他們并不排斥造物主,相反造物主的牧羊人可以限制愈發肆無忌憚的迪赫坎,雖然事到如今,教士與貴族已經有了一點合流的苗頭了。
年輕的經學生們被外來的征服者屠殺,大部分人都十分惋惜。
好人沒有好報啊!
拉尸體的馬車穿過整個市場,走向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