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印刷與油墨
“陛下?!备缸佣艘积R行禮。
邵樹德又將剛才的話重復(fù)了一遍。
奚超想了想后,道:“或可一試。”
邵樹德大喜,旋又問道:“有沒有辦法制作一種油墨?”
“陛下,何為油墨?”奚超奇道:“少府進獻上去的墨,本就有松油?!?br/>
邵樹德想了想后,換了一種說法:“但這種墨,大部分還是水,對不對?墨和油,都溶在水里?!?br/>
寫了這么多年字,他對墨也有一定研究。
少府進獻的墨,固然有松油、桐油、麻油等,但主要是作為連接劑存在的。油煙溶于水中,就根本來說,其實是“水基墨”——中國古代的繪畫,一般被稱為水墨畫,可見一斑。
他現(xiàn)在想要的是一種“油基墨”,即書寫的有色體部分(墨),溶于油中,而不是溶于水。
他也說不上為什么要這種,因為小時候老師印刷試卷就是用油墨,水墨多半不行。
而且油墨印刷起來,色彩均勻,對比強烈,還有光澤,比水墨強得不是一星半點。最關(guān)鍵的是,不怕水,與金屬活字結(jié)合好,印刷效率高。
當(dāng)然,靠這個是不可能讓活字印刷打敗雕版印刷的,先不說字形、排版、檢索、定稿問題,光成本就很驚人了——清代有商人做金屬活字,花了二十多萬兩銀子,血本無歸,這成本是中小商人能承擔(dān)的?
但油墨的用處依然很大,能提高印刷效率,降低成本——無論是雕版印刷還是活字印刷——印出來的書字跡更清晰,色彩更均勻,尤其是帶圖案的那種。
圖案,又是活字印刷難以逾越的難關(guān)。
油墨出來后,他打算大規(guī)模推廣蠟紙印刷,比雕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尤其是在刊印數(shù)學(xué)書籍時,簡直是降維打擊。
甚至于,美術(shù)書籍都可以大規(guī)模印刷——毫無疑問,這可能會引發(fā)一個新的繪畫流派。
不過他也知道,這種印刷術(shù)成本是低了,可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因為理論上只要有蠟紙、鐵筆、油墨就行,但印刷的精美程度是不太夠的。
但成本低就是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