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通貨
……
“是的。如果銀幣堆在國庫的架子上落滿灰塵,而不是投入市場,那它就相當于銀錠。再強調一遍,銀錠不是貨幣,銀幣才是。鎖在國庫里的銀幣,只能被視為‘資本’,只有當它投入市場時,才能被視為‘通貨’。”
“基于這種認知,戶部可以通過增加或減少投放市場的銀幣的數量,來人為調節商品的價格以及貨幣的匯率。但我要強調一點,如果你沒有準確的判斷市面上貨幣數量的辦法,最好不要這么做,只會造成災難。”
……
“再假設一種情況。假設淮南道壽州從關北道靈州采購了大批毛布,導致本地貨幣大量流出,各種商品價格暴跌。而靈州因為出售了大量毛布,貨幣大量流入,導致商品價格暴漲。然后他們又從壽州采購大量茶葉,貨幣再次流出,靈州商品價格全線暴跌,壽州因為涌入了大量貨幣,商品價格在跌至谷底后又報復性上漲……”
“這種短時間內暴漲暴跌的情況,對民生都是有害的。那么如何避免呢?”
“我提出一個設想。設立一個存托機構,會影響到一地貨幣流通量的大宗商業交易,買賣雙方在此開一間金庫,支付或入帳時,貨幣在不同的金庫間流轉,而不必實際出現在市場上,以免出現劇烈的干擾。”
“這家存托機構的名字可以叫‘銀行’。其實在各地坊市,這種‘清算銀行’的機制已經出現很多年了。它運行良好,擁有相當的‘資本’,令人信賴,絲毫不懷疑它的兌現能力。這個時候,有些事情可以進一步簡化。銀行開具的‘存托憑證’(銀元票),可以直接拿來交易,銀行甚至都不需要挪動金庫內的貨幣,它只要見票即兌就能保證信譽。”
……
邵樹德越寫越嗨,文思如泉涌。
他盡量用十分淺顯、最接近本質的語言來解釋各類經濟現象。
其中出現的各類名詞,不得不專門做了一個附錄來解釋或定義,其實工作量不小的。
寫累了之后,招招手,隨便喊來一個王后或太后。
她們自動解開上衣,坐入邵樹德懷中。
一番肆意揉捏之后,精神復振,繼續寫書,可謂勞逸結合,效率極高。
“知道這個嗎?”眼見著天色漸晚,邵樹德累了,便擱下筆,拿出兩枚銀幣。
一個是第納爾金幣,一個是迪爾汗銀幣,都是從波斯繳獲的——包括他們支付贖城費的那一次。
“波斯……通貨。”偰氏一直在旁邊看邵樹德的書稿,看得入神了,連自己裙子不見了都沒發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