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明清的貨幣
為了維護紙鈔面值,他們吸取了金、宋的教訓,全面禁止金銀銅的流通、交易,征稅時也收紙鈔,這多多少少有點效果。
但架不住濫發啊,最后還是成了廢紙,堅持的時間還不如金國、南宋。
明朝建立后,也發行紙鈔,曰“寶鈔”。
如果說金朝、南宋一開始還有點良心,假惺惺給紙鈔錨定物的話,那么元代、明代的紙鈔就很“神奇”了,沒有任何錨定物,想印多少印多少。
給官員發工資用紙鈔,政府采購用紙鈔……且沒有多少回收制度。
結果就是元代紙鈔破產,明代紙鈔破產。
這里要為金國、南宋紙鈔說兩句“公道話”,這兩朝曾經多次努力挽回紙鈔信用,包括回收、抵稅等等,可見他們是有經濟概念的。
但元朝沒有做過多少努力,或者說努力程度不夠,我姑且認為蒙古人不懂。
明朝是漢人王朝,按理說應該懂,但給我的感覺,他們和蒙古人差不多。
金融制度全盤照抄,甚至比元朝還不在乎紙鈔貶值,沒做任何努力,朱元璋還沒死,寶鈔幾乎就成廁紙了,堅持的時間比元朝還短。
按理來說,這是會極大損害明朝國力和政府信譽的,但他們就是這么做了,我推翻了所有可能性后,只能認為——明朝人也不懂,他們就是機械照抄蒙古人,而不知其中危害。
朱元璋這個人,性格很強勢,喜歡親自設計各種制度。
但他又缺乏頂層設計能力,在元朝的制度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理解,修修補補,軍戶制度照抄了,金融制度也照抄了……
洪武紙鈔事實上惡性貶值之后,朱元璋又停止制造銅錢……
艸,怎么辦啊?老百姓沒辦法,只能自發尋找替代物。
于是乎,雖然寶鈔在政府層面依然是法幣,但民間實際上已經回到用貴金屬交易甚至以物易物的階段——明代官員一大缺德事就是拿寶鈔去嫖娼,妓女還不能不收這種法幣。
明英宗的時候,實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弛禁白銀,規定白銀可以作為貨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