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稅制改革之四
一直到六月底,邵樹德才等到了有關錢監的全套資料。
沒辦法,他要求太高,必須把最新的數據也統計出來,因此政事堂諸位宰相派五百里加急信使前往云南、遼東、安西等地,將所有已開發或今年即將開發的金銀銅礦統計完善,并估算了一個初始產量,最后由中書侍郎趙光逢、工部侍郎韓建、新任少府監儲慎平三人親自前來匯報。
錢監,顧名思義鑄錢的機構,直屬上級是少府。
錢是不能私鑄的,《夏律》明文規定:“盜鑄者死,家口籍沒。”
“作具已備,未鑄者,徙三年。”
“若磨錯成錢,令薄小,取銅以求利者,徙二年。”
在唐朝那會,李淵曾給皇子賜爐,允許他們鑄錢,用以酬功。邵樹德印象中是賜給了兩個皇子,其中一個是李世民。
這是一個危險的先例,好在唐朝統治者非常清醒,此后一直沒有,直到唐玄宗晚年賜爐給安祿山,允許他私自鑄錢。
武德四年(621),唐廷于洛陽、太原、成都、幽州四地設錢監鑄錢,兩年后,增設桂林錢監。到唐玄宗天寶年間,全國已有11個錢監、99個鑄錢爐。至唐末,數量稍有增加,鑄錢爐百余。
大夏現有錢監27處、鑄錢爐二百余,最大一處位于河東道的絳州,年鑄錢九萬多緡。
不過,近年來,原渤海國中京顯德府、現大夏顯州銅山錢監異軍突起,從一開始年鑄錢數千緡,快速增長到四萬多緡。在去年,因為發現了幾處新礦,鑄錢量一下子暴增至六萬余緡,增速十分驚人,大有取代絳州錢監的意思。
排名第三的原本是岷州錢監,年鑄錢三萬余緡,但去年直接被云南道大理府的錢監超越,排到了第四。隨著云南銅礦的陸續開發,預計岷州錢監的排名還要進一步下降。
鑄錢,其實一直是朝廷的重要收入。而且,對于一個健康的經濟體而言,如果經濟總量增加了,你也要在經濟領域投入更多的貨幣,不然會造成通貨緊縮,損害經濟。嚴重的話,會造成物價大跌,農民、手工業者破產,動搖社會根基。
“一年鑄錢六十余萬緡、銀元二十四萬枚,合計百萬。”邵樹德看完數據后,說道:“不過,朕有一惑,不得不問。唐時銅產量幾何,今時幾何?”
“陛下。唐代產銅最多一年,當在唐玄宗天寶初年,當年鑄錢32萬7000緡。”少府監儲慎平答道:“艱難以后,許多銅礦因戰亂廢棄,鑄錢量逐步下降……”
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鑄錢13.5萬緡。
唐穆宗長慶元年(821),鑄錢15萬緡。
唐文宗太和八年(834),不足10萬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