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郭榮的決策(下)
李谷會意,往下說道:“官家,此事看似只選一個點檢之人,其實茲事體大,若選人不對,或做事的人有私心,后果不堪設想。
新舊將士都有機會拉攏,留下的士兵都會感念他的恩情,黨羽好友都能安排得當,試問官家,這樣的事大不大。”
眾人默然,這話已經(jīng)說到很危險的境地,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聽出話里的意思,再往前一步就是雷池。
郭榮倒沒那么大反應,大抵他是個極度自信的君王,常與唐太宗那樣的明君自比。
“有這么嚴重么?”
“在官家怎么看,或許不會那么嚴重,但用人不淑自古都是隱患。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細枝末節(jié)也需要斟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想行千里路,需要步步都走好。”李谷回答。
上方郭榮點頭,認同他的說法。
李谷隨即轉身對張永德說:“張殿帥推舉的趙匡胤或許卻實有才干,但如果為河山永固考慮,還是用知根知底,大家都能放心的人為好。
史副帥的忠勇是人盡皆知的,而且以治軍嚴厲揚名軍中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讓他點選士兵,不會出現(xiàn)徇私之事。
之前老夫就聽說有不少人為兩軍調(diào)整調(diào)度之事上門想見史將軍,史將軍厭煩,直接把家里大門給封堵了。”
郭榮聽了眼睛一亮,似乎來興趣,笑問下方史彥超:“真還有這樣的事?”
史彥超尷尬點頭,大概他覺得這是丟臉的事,哪有把家門封上的。如果干這事的不是自己兒子,早被他打死了。
李谷接著說:“再說些大家都知道的事,史前鋒原是云州人,累軍功居高位,孑然一身,無羽翼朋黨,不會牽連眾多,他來主理最為合適。”
聽李谷說了這些,多數(shù)人都被說服了,議論紛紛,點頭贊同。
其中王樸王文伯與李谷關系最好。
又聽李谷說這么多道理,當即站出來表示支撐:“官家,臣附議,張殿帥舉薦的趙匡胤即便真有才能也不像史將軍一樣清白。人心隔肚皮,誰知道趙匡胤有沒有別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