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意外
史從云牢牢記住,他盼著這作用自己永遠用不上,不過世事無常,誰說得準呢。
接下來就是普通的船只,這類船只多用于運輸物資,大軍的糧草輜重都靠它們在后面運輸,不同于其它船只,這種船不少都是征用商船民船,大小樣式都比較不統一,多由輔兵接手。
然后就是樓船,樓船屬于大軍中軍大船,有四層甲板那么高,標準可以搭載四百多人,當然這其中包括船夫,能搭載的作戰人員大約三百。
在河里看起來簡直就是巨無霸,成艦或者樓船,數量不多。
不過史從云并不震驚,因為他自己親自換算過,這玩意的滿載排水量大約五百噸上下,在這個時代已經算非常先進的水平,不過后世的輪船、航母之類的,動不動就是以萬噸計數,早見怪不怪。
大梁的工匠水平確實高,他去船上走過,這樣的大家伙主體結構主要是木材,不解體能抗住風浪也需要相當高的水平了。
這些船也是方底設計的,因為主要在內河航行,這樣更穩定,不過這種結構就不適合海上的大風大浪。
大概是中國的內陸土地就已經太廣袤,能全部征服的寥寥無幾,以至于統治者們都對海上沒那么感興趣,造船工藝雖然精湛,多數時候確是為內河航行,內海航行而制造的。
要他說,以后要打幽州,直接水陸并進,把艦隊從海上沿著渤海灣開到天津,開到北京(幽州)去豈不快哉?
當然,他也只是腦子里yy一下,那些事情遠著呢,眼下南唐還沒搞定,南唐、北漢、蜀國、吳越、南漢、大理等割據政權尚在,隨后都可能捅菊花,就別想什么契丹了。
最后一種就是船隊中最常見,也是數量最多的戰船,長度他目測在二十米上下,能搭載一百到兩百名不等的士兵,主要開著甲程度。
這種船船頭有撞角,可以直接和對方的船撞擊,也會靠近的用遠程武器和近戰武器攻擊。
更多的是遠程攻擊,除去士兵的弓弩,船兩側還有大型的床子弩。
弩威力沒投石機大,不過精度可靠譜太多了。
壽州城那里,李繼勛用投石機砸了快半年,每天投磨盤大小的石塊過去,為什么就是拿壽州沒辦法?主要還是投石機命中全看緣分。
史從云親自在壽州城外看過,那投石機投的,真是太隨緣,哪怕它能投出個五十米內的落差,丟半年石頭就算咋不開都能填條路出來了。
所以在晃動的船上反而是弩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