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未來的思考
說白了,整個南方沒有一個能打的,沒有任何一股力量可以威脅到大周。
史從云心里也感慨,其實歷史上南方能對抗北方的機會并不多。
如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國,為什么東吳會被那么稱贊,因為它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以南抗北的高光時刻。
雖然人們的目光被演義小說吸引在蜀地,但當時整個戰場上,真正的戰場一直在東面。
赤壁之戰后,到滅蜀之前,魏國唯一一次主動進攻蜀國就是曹真突發奇想想打一下,結果還沒打成,除此之外一直在打孫吳,所以說三國,其實主要是魏吳之戰。
三大戰役、官渡、赤壁、夷陵,吳國贏了兩場,敗了曹操,敗了劉備;直到蜀國、曹魏相繼滅亡,吳國依舊還在抵抗。
這是屬于江南政權不多的高光時刻,縱觀整個歷史長河也是少有的。
當下則絕不可能,整個南方沒有孫家父子那樣的人物把他們整合起來,而且各國高層都胸無大志,坐吃等死,沉溺在奢華享樂之中。
但面對北方,大周便開始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當下周國和遼國相比,只能說相差太遠,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經濟實力,乃至政治實力都是如此。
北漢其實微不足道,一個李筠就能打得他們嗷嗷叫,關鍵是他們背后有個遼國爹。
遼國也明白太原是他們的橋頭堡,是不能丟的。
歷史上趙匡胤打了兩次北漢,每次一出兵,遼國必派大軍火速救援。
后來趙光義滅北漢基本沒什么阻力,是因為趙匡胤兩次出兵雖然沒能打下太原,卻把遼國援軍打怕了,到后來趙光義出兵時遼國直接不敢伸手了,拿下北漢當然易如反掌。
所以當今大周想要收回北漢是暫時不太現實,太原和幽州(北京)對于遼國而言有同等價值,是東西兩個橋頭堡。
不做好面對契丹主力大軍的準備,就不要想著滅北漢。
但收回關北之地還是有可能的,如霸州、雄州、易州、涿州等地,因為遼國沒那么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