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貪財好色
以前軍中那些老將,特別是年紀四十以上,跟我爹一輩的,見我眼睛都不是正的,說話也愛答不理,說話的時候也不下馬,就居高臨下的看我。
現在我去大營里走一圈,人還沒到,他們各個都出來大營外面等我了,還不騎馬。”
趙侍劍安靜的聽他說。
“可其實我很怕,一面怕官家,咱們周朝攏共才多少軍隊,我們父子兩都身居高位,換我我也怕。
其二怕遼國,官家在很多地方是明主,可也是個急功近利,脾氣急躁的人,我越來越能感覺出來,我怕接連的勝利讓他失了判斷,急著與遼國決戰,到時候說不準就是我掛帥。”史從云憂心的說。
到現在,他也算身經百戰,可身經百戰不等于每場戰都有把握。
郭榮的急功近利其實已經越來越明顯了,可能是高平、伐蜀、淮南之戰的接連順利讓官家已經有他戰無不勝的感覺。
歷史上郭榮伐遼,很多人都覺得他能打下幽州,其實打雄州、霸州時,所有將領都反對再往北打。
道理很快簡單,打這幾處,遼國沒出兵,只是下令讓北漢出兵襲擾一下就完事,沒打什么大戰,像樣的抵抗都沒有。
而再往北就是幽州就不同,幽州是遼國南京,南面門戶。
幽州北面囤積著遼國的主力大兵團,隨時可以南下幽州。
所有將領都覺得見好就收,積蓄力量日后再戰,再往北如果遼國的主力兵團出動,說不定周朝剛有氣色的事業就要中道崩殂了.......
這并不是危言聳聽,這幾十年來,中原南方內亂,自相殘殺,遼國趁機收拾了東起庫葉半島,日本海,西至蒙古高原上的許多大小國家、部落,逐漸開始漢化改革,利用漢臣,照著中原的制度把整個國家力量整合起來,越發壯大。
一邊在內斗削弱,一邊在吞并壯大,到如今已今非昔比。
周朝的將領中很多都是歷任數朝,和遼軍交過手的,所以他們有清醒的認識,而郭榮卻決議要率大軍北上,最后在前線重病。
郭榮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在他一身中其實不少,比如打太原,比如淮南之戰中一開始分兵四處搶占土地,比如打楚州氣急敗壞屠城。
總的來說官家在國家大政上是個英主,但在武略方面他是有不足的,特別和后來的趙匡胤比起來還是有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