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歷史的脈絡
這得益于漢唐余威。
歷經歷漢、唐之后,這個時代無論中原怎么改朝換代,翻開歷史記載就會奇特的發現,外面的國家似乎早已經習慣了朝貢。
加上信息不對稱,所以不管中原局勢如何,力量如何,東北的部族,南面的海島國家,西域和青藏高原上的一些部落國家,都下意識來朝貢中原王朝。
周朝就是這種情況,這個年代信息傳遞很慢,他們中多數想必并不知道中國早已風光不再,當今的周朝其實只是割據一方的政權,所以依舊保持著漢唐以來留下的習慣。
這也算一番奇特景象了。
史從云看著鴻臚寺的官員和這些衣著各異,言語不通的使者交流,也感慨很多,有高麗、女直,還有在河西走廊附近的一些民族和國家,最遠的有從馬來西亞那邊從海上來的國家。
他們大概以為中國還是以前的中國。
在大殿上接待這些人時溝通需要用文字,言語是行不通的,史從云第一次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
秦、漢、唐的積累導致這種局面,連只有四省之地的周朝也享受這樣的待遇,只是不知道他們這些子孫能否延續這份榮光,承受這種榮譽。
......
不知不覺,聽著他們在那嘰嘰喳喳,思緒開始飄遠了.....
西漢是這種格局形成的最重要時期。
那時的附屬國也是最多的,明確記載的就多達五十五個。
西漢選擇了秦朝的制度,又決定向外擴張,就奠定了往后的歷史脈絡。
西漢的擴張是很難的,并不是單純的軍事征服就可以,因為那時候世界還是一片迷霧。
河西走廊、西域、云貴山川、漠北等等,在此之前根本沒人知道是什么樣的,那里的習俗,文化,實力等等一無所知,張騫等人第一次讓中國知道外面的面貌。
那時的很艱難,并不是單純的軍事征服就可以,寫不成充滿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卻非常厚重磅礴,也奠定往后的所有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