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大軍北上+陽城大戰(六千二百字)
詔書畫紙書寫,整齊加蓋了十幾個各種印章,天子璽印,樞密院、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兵部大印。
同時有樞密使魏仁浦,中書侍郎魏仁浦、中書侍郎范質、門下侍郎王溥、左仆射李谷、三司使李谷、兵部侍郎陶谷的私人印章。
以及大內都部署李谷印,和各個部門當時辦理這份詔書的官員簽名。
所以其實想矯詔是非常難的。
因為皇帝詔書并不是發下來就起作用,還需要經過很多部門,上面各種印章眾多,還需要各個部門的辦理官員簽字,想仿造或者打通所有關節十分困難。
拿到這張詔書時,史從云就可以正式調兵了。
.......
五月初七,史從云在汴河外的大營中修筑點將臺,開始點將,并且逐一任命諸將的職責,安排進軍路線。
其實往北進軍反而好走,大路平坦,很好走也不容易走丟。
這次往北伐的進軍就不用去湖南湖北那樣分大批次,往北很平坦,大道寬度足夠,讓部隊依次前進就行。
史從云一開始想以老爹為前鋒開道,不過很快想到當初忻口之戰,心里有些后怕,怕老爹又一次見到契丹人什么都不顧殺上去。
于是下令以邵季率斥候營和鐵騎軍一千騎兵為前鋒,并且給他交代,如果遇敵要第一時間向中軍報告。
邵季點頭答應,并讓他放心。
之后龍捷和鐵騎剩下的騎兵分開,由史彥超、高懷德、董遵誨、慕容延釗等節制,老爹率領大頭。
之后控鶴軍分成四部,每部一萬人四個軍,步騎混合,騎兵比例較小,由分別由王審琦、向訓、王全斌、羅彥環等率領。
王仲領神火都跟在中軍。
行軍時以帥旗為中心,向北行進,除去前鋒邵季,其余將領每天必須騎馬到中軍大帳向史從云匯報部隊位置和行軍情況,當然如果有戰事則派傳令兵。
這些是行軍途中的安排,至于到北方之后如何打又是另外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