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穩定
但他們和史從云這個秦王相比,都有十分不同。
史從云的秦王,改因其父最初拜的是護國軍節度使,護國軍位于關中,屬于秦地,封王向來有以人的出身地冊封的說法,哪怕不能做到也要挑選附近的。
如撫符彥卿一開始封衛王,后加魏王,兩個國號古時都在河北。
而史家本在云州,云州附近最尊貴的非晉王莫屬,但晉王太過尊貴,一般只有要立為儲君的皇子或養子才能冊封。
如歷史上唐高宗李治封號就是晉王,而官家登基前也封晉王。
于是皇后該是臨機應變,便取史彥超拜華州節度使(護國軍)為由,取史家為秦地起家的意思,封史從云為秦王。
史從云這個秦王并不是一枝獨秀,如本朝初的大將高行周,先后被封臨清王、鄴王、齊王,追贈晉王。
天雄軍節度使封衛王,高平之戰后晉封魏王。
齊王、秦王、魏王,基本都是最高級的幾個王號,但史從云非比尋常,一來他還在中央,沒有出鎮地方,二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史從云太年輕!
年輕得人人都覺得他日后必還有作為,到時候要怎么封賞?進位晉王不成........
不過朝中這些百官倒比較鎮定,不是他們膽子有多大,而是有經驗。
中原歷經梁、唐、晉、漢、周五朝至今不過五十三年,中間還要除去混亂的年份,真算起來,平均每朝十年左右,朝中這些大臣,大多是五十多歲的人,都是歷經數朝的,這種事早見怪不怪。
連最年輕的那批后起之秀,如王溥等人,也是歷經后漢,大周兩朝的,改朝換代,更王易主的事誰還沒點經驗呢.......
年紀再大點的,六十往上那批,如鳳翔節度使,太原郡王王景,魏王符彥卿等人,那更是梁、唐、晉、漢、周都經歷了,再來一次也不慌亂(實際上王景這類人是梁、唐、晉、漢、周、宋都是重臣)。
一開始見那樣陣勢時,除王著跳出來罵兩句,根本沒人想著和皇后站在一起,以死守節之類的,都只想著如何保全自己,見怪不怪。
之后史從云沒有殺皇后確實令不少人意外。
太子只有七歲,皇后攝政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