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節我可以不要,但你不能不給
徐恩增殺氣騰騰旳走了,是自己死還是別人死,這個選擇題很好做,況且對于黨國的精英來說,良心和道義這種東西是不存在的。
接下來的幾天很平靜。
果黨這邊有意進行收縮,地下黨則進入了蟄伏,兩個租界繼續歌舞升平,大家似乎達成了某種默契,共同維護著這片難得的安寧。
期間左重親自去了一趟伊麗莎白醫院,確認了那個叫龔自在的茍叛徒沒死,這才將相關的情況告訴了老K,讓其轉告了滬上方面。
由于得到了提醒,地下黨沒有著急再次滅口,上次他們成功了迷惑了特工總部,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可這次就沒這么簡單了。
面對陷阱貿然行動很不明智,前期的情報偵查、行動的各項準備必不可少,這都需要時間,還好叛徒處于昏迷中,不用太過著急。
左重處理完這件事就給自己放了一個假,每天帶著何逸君穿梭在滬上熟悉道路,戰事一起,這座東亞諜都將會是特務處的主戰場。
要是連地形都不掌握,怎么跟日本人斗,幾十年來對方在這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公共租界的虹口更是如同一個國中之國。
最早來滬的日本人大多居住在虹口的吳淞路、武昌路一帶,以開設鐘表店、服裝店、照相館等小本生意為生,經營技院的也不少。
上次大戰后,日本紡織業開始大規模投資民國,在虹口、楊浦開設了很多紗廠、紡織廠,與之相關的人員源源不斷踏上這片土地。
民國十二年滬上到長崎的定期航線開通,兩艘輪船往返于兩地之間,日本僑民在滬人數持續增加,占滬上外國僑民人數將近一半。
除了吳淞路和武昌路,這些人還向北川省路、狄思威路等地擴張,在這些區域建起了不少住宅、學校、醫院、菜場、寺院等設施。
時至今日, 虹口處處呈現濃濃的東洋風貌, 有好事者還給這里起了個狗屁小東京的稱號, 一二八后,日本獲得了此地的實際治權。
當左重和何逸君穿著洋裝,慢步在滿是和服的街頭, 恍若到了千里之外的日本本土,看到的都是日式建筑, 聽到的都是日語對話。
偶爾有說著中國話的行人路過, 也是腳步匆匆、面色倉皇, 根本不敢在馬路上多加停留,原因是路口那幾個目光兇橫的日本警察。
何逸君看著這幕面色如常, 用日語小聲問道:“公共租界工部局難道就放棄了虹口,還是說日本人與英國人以及美國人之間有交易。”
從剛剛執掌情報科的時候,左重就要求所有人員必須掌握一門外語, 如法語、英語、日語等等, 至少要做到可以進行簡單的對話。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學習, 除了那幾個腦子不好使的, 其他人都達到了這個要求,何逸君學了日語和英文, 不光能說甚至還能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