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節凝固的歷史
滬上公共租界蓉城路。
北至蘇城河,南至愛文義路,距離華界和法租界都不算太遠,住戶多為華界中有頭有臉的人物和租界中產階級,治安良好。
在中日戰爭開始前,這里就是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最喜歡的地方,開戰后房價一天一漲,市面比起和平時期更繁華了幾分。
前些日子,這條熱鬧的街道上新開了一家“通亨酒樓”,老板是從歐洲回來的“假洋鬼子”,平時最愛說些連法國人都聽不懂的法語,經常引來客人調笑。
不過此人倒是個善心人,隨著戰爭越來越激烈,無數難民涌進公共租界,酒樓雇傭了不少衣食沒有著落的百姓,算是給了這些苦命人一條活路。
1937年8月28號一大早,路邊的難民還沒有醒來,通亨酒樓的門板就被卸下,幾個小伙計拿著笤帚出來打掃起地面。
其中一個身材矮小的年輕人,彎著腰看似在干著活,實則眼睛瞄向路對面的英式別墅,特別是門口正在進行換班的幾個保鏢。
不多時,又有一個挎著菜籃的中年婦女由大門出來,腳下只是停了停,就被兩個混混模樣的人推了一把,向著菜場方向走去。
這一切都被年輕人看在眼里。
十幾分鐘后,店門前的空地被收拾干凈,小伙計們有說有笑的走回店里,剛剛偷偷觀察之人來到了一間辦公室外輕輕敲了敲門。
“Entrez。”
辦公室里傳來一聲法語,小伙計左右看了看開門鉆了進去,來到辦公桌前,跟一個將腳搭在桌上,用報紙擋住臉的人小聲說道。
“保鏢換班時間摸清了,早晨五點一次,下午兩點一次,晚上九點一次,每次四個人,沒有長槍,據觀察身上應當也沒有手榴彈。
這些人前幾天都留過影,外調的弟兄在查他們的底細,看看能不能從家人那邊打開突破口,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綁架或者威脅。
別墅內部的人員數量暫時無法確定,我們的眼線沒有機會去廚房之外的地方,而且今天出門有人監視,要么是對方發現了什么,要么是加強了戒備。
總之目標的安全保衛措施做得很到位,很可能找專業人員設計過,比如巡捕、偵探,滬上做類似生意的人不少,情況大概就是這樣。”
“恩”
報紙稍稍放下了一點,露出了半個擁有滿頭黑發的腦袋,接著一個沉穩的男聲響起:“你馬上派人跟著廚娘,一定要確保她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