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節戰略欺騙
曹操果真上了當,斬了蔡冒、張允,等到手下將蔡、張的頭送上時,曹操這才省悟過來,可惜后悔已經晚了,只好另換了兩個水┴軍都督。
結果所有人都知道,赤壁一戰曹軍一敗涂地,曹操一笑笑出趙子龍,二笑笑出張翼德,三笑出了關云長,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漢朝的可能性。
而孫劉雙方則借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后實力迅速壯大,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形,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由此可見,戰略欺騙自古有之,是國┴家為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取戰略優勢的常用之道,一旦成功,將會為實施者帶來巨大的利益.
那么要成功地實施戰略欺騙,讓敵人信以為真,或讓敵人搞不清虛實,不敢輕舉妄動,又應該怎么做呢?
重┴點就在于對情報的操控。
這里的情報,包含了被竊┴取或截獲到的的電子、文字信息、可以泄露重要信息的行為模式以及保密程度很高的計劃或軍事行動等。
一個完整的戰略欺騙行動需要有諸多的輔助過程,需配合其他相關的戰略行動,進行信息縝密吻合,甚至虛實相間的信息釋放。
以軍統的情報和行動能力,偽造出相應的情報不難,難的是如何一步步開展戰略欺騙步驟,戴春峰覺得左重應該有了完整計劃。
意識到此事可行,被拍了一馬p的老戴來不及高興,正色詢問:“想要實現你說的戰略欺騙,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多久可以完成?”
左重沒有猶豫,立刻將早就想好的要求說出:“學生需要20名具有十年以上從軍、實戰經歷的參謀,最好分別有日本和德國留學背景。
我們想要誤導紅俄人和日本人,行動中涉及到的情報,細節必須真實,甚至比真的還要真,否則對方的情報以及決策機關不會相信。
這就要求參與行動的人員要熟悉這兩個國┴家的軍事理論、軍事單位、思維方式、公文中遣詞造句的刁慣、稱呼,乃至地圖作業等技能。
之所以不找紅俄軍校留學生是考慮到和異己份子的滲透能力,為了保險起見,與紅俄軍事理論相近的德國┴軍校留學生是個不錯的代替。
至于完成時間,不會太短,此次是一場持┴久戰,我們要欺騙的是這兩個國┴家最為聰明的一群人,需要一點點的誤導對方,欲速則不達。”
德國和紅俄軍事理論相近,這可不是左重胡說八道,這里面有著歷史原因,細究此事還要從上次大戰說起。
1919年召開的巴黎和會,標志著歐戰的最終落幕,德國除了要割讓國土,放棄海外殖民地,承擔巨額賠款外,軍事方面也受到了極大限┴制。
陸軍不能超過10萬人,軍官不能超過1.5萬人,解散德國總參謀部和軍事院校,取消義務兵役制度,禁止德國擁有戰車、飛機、重炮、毒氣、潛水艇等新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