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四二 逆天而行
然而那三太子還沒到李鄲道跟前,錢塘君便也破水而出,化作一條火龍。
跟著三太子纏斗在一塊。
李鄲道本來還想一劍結果了這孽畜,不過事事親力親為也太沒面了,如何能跟四海斗法?殺死一個龍子事小,如何降服整個四海龍族事大。
此間博弈, 戰場還在天上,如今沒有角逐出一個天帝之位,這些黨系斗爭,便會延綿不斷。
李鄲道便讓著錢塘君跟著這個所謂三太子打斗。
對著馮修青道:“此處, 離著我那法壇也遠,這樣,我陪你往嶗山走一趟,看看能不能為你謀一處東海法壇落腳,在東海沿岸繼續做你的東海君,分薄四海龍王的權柄。”
嶗山自先秦便是許多練氣士、方士修煉的名山勝地,秦始皇當年東巡,便到嶗山求仙,遇到了安期生,徐福出發海外,求仙藥也是從此出發。
如今嶗山依然香火鼎盛,不過跟后世宋明時期相比,還是顯得沒有那么出名,甚至隋朝的時候,嶗山上便有六座寺廟,便是武德皇帝下令逐僧,但也沒有管到此處。
甚至有言, 泰山雖高, 不過嶗。泰山乃是皇權所重,五岳之首,這句話自然是別有意味。
李鄲道的提議馮修青很是心動:“嶗山太清宮是有名的仙家門第, 但是只怕他們一心修行,不愿惹上官司,再者遠親不如緊鄰,嶗山和東海龍宮的關系也是十分不錯,東海坊市,便有他們家一份產業。”
“況且,上面有菩薩道場,文殊、普賢、觀音,都有法身落在其上,算是半個佛山。”馮修青道:“他們是承認龍王的,是不承認我這個東海君的,若是落東海壇于茅山,我的日子只怕也不好過。”
李鄲道開口:“這倒是不必在意,雖然說天下名山,佛門占盡,嶗山自古為我道教仙山,他佛門反而是外來者,這些寺廟,遲早也要將其清理出來。”
山東此地,佛道儒三家,無疑儒家做大,佛道之間,也算道家昌盛一些,不過佛門無孔不入,最是沒得本錢,反而平民百姓的信徒最多。
李鄲道打的包票,讓馮修青愿意一試。
李鄲道便跟李靖說了一句,便往旁邊的嶗山而去。
左右不過幾百里地。
然而一路看去,竟然滿目瘡痕,山東大旱,瘟疫接連而至,百姓民不聊生,前段時間更有突厥猖狂,沿黃河打了一路,燒殺搶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