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史大帥談判的藝術(shù)
史從云便道:“我時間有限,也不會多等,給你們兩天時間。
某給出四個必要條件,你們君臣去好好商量,再加上些其它條件,若能讓我和眾多將士滿意,兩國就此罷兵,如若不能,某就率我的五萬大軍登上江南,咱們金陵城下決生死。”
“大帥請說,我等定謹(jǐn)記在心,回報國主。”韓熙載也拱手道。
史從云見他們被嚇得順從了,也不敢像一開始那樣想著討價還價了,心里滿意,才開口說:“某的四個條件,你們聽好了。
其一乃是為我周國所提,爾等必須割讓江北十四州之地,盡數(shù)歸我大周,往后不得北顧,否則我朝必會揮師過江,直搗金陵。
其二乃為我大周官家所提,往后你們國主必須自去皇帝尊號,只準(zhǔn)稱國主,向北朝拜,用我大周年號,為我大周附屬,每年祭祀大事,宗室變遷,都需上表官家請示。
其三乃為我大周將士所提出,因為你們不守規(guī)矩,殘骸百姓,害得我大周將士背井離鄉(xiāng),不遠(yuǎn)千里來這打仗,十分的辛苦。所以隨著某前來的五萬大軍,每人需三千錢的安撫費,如果你們沒那么多錢,折合成金銀、白金、布匹等,都可以。”
“是是是,大帥所言極是。”雖然戰(zhàn)爭是周國發(fā)動的,可史從云這么說他們也完全沒辦法。
史從云則看著他們不敢回嘴心里感慨頗多,這事情不怪周宗和韓熙載。
身為大周統(tǒng)帥他必須這么說,可韓熙載和周宗不敢回嘴并不是因為他們不站在道義的一方,這場戰(zhàn)爭是周國單方面發(fā)動的,赤裸裸的入侵,可他們也做不了藺相如。
如果光看藺相如的故事,人們會覺得他那是氣節(jié),有口才,小時候史從云也是這么認(rèn)為的。
可等他長大了縱觀那段歷史才慢慢醒悟,藺相如敢在澠池之會對秦昭襄王蹬鼻子上臉,是因為他身后的趙國。
趙國與秦國在長平之戰(zhàn)前一直實力相當(dāng),是當(dāng)時最強大的兩個國家。
秦國那時又把家里的軍隊派出去打楚國了,極度害怕旁邊的強國趙國打他們,所以會再三忍讓。
只要藺相如不騎在秦昭襄王頭上拉屎,他作為一個老道的政治家,肯定是能忍則忍的,說不定拉屎他都忍了,為了國家,為了秦國五百萬子民。
而如果藺相如不是趙國的大臣,或者藺相如在長平之戰(zhàn)后再那么做,毫無疑問,秦昭襄王絕不會忍,直接拉出去剁了又能怎么樣,口才好怎么樣,有氣節(jié)怎么樣,我有百萬雄師,誰跟你講道理了?
這就是弱國無外交啊。
韓熙載和周宗并不一定是沒有才干,但他們沒有藺相如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