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南北
顯然李煜震怒于他根本沒看到過什么調兵的奏疏,要么是樞密院擅發軍令,隱瞞了他,要么就是林仁肇目無國法,自作主張。
事已至此,樞密使陳喬也不敢怠慢,立即撇清關系,表示他們樞密院近來從未發過什么軍令,可以讓樞密院上下所有官吏和兵部的官員作證。
這一下,頓時所有事情都落在林仁肇身上。
國主李煜立即派人去南都查明情況。
幾天后,御史回來,一同到的還有林仁肇請求調度軍隊,說明九江之重的奏疏。
御史在南都并沒有見到林仁肇,他人在武昌,沒回南都,不過也證實了朱令赟等人的奏報,林仁肇確實準備擅自將鎮南軍調到九江去。
這一下,罪名都坐實了,奏疏還沒到,沒被樞密院批復,國主加璽印,林仁肇就已經擅自調兵。
國主大怒,下來將林仁肇革職待審,派御史去將林仁肇押解入京,隨后下令朱令赟接替鎮南軍節度使,鎮守南都。
命令軍隊立即從九江,武昌等地撤回去,拱衛南都。
一系列命令之下,樞密院的陳喬等人覺得不妥,因為這樣西面江防會空虛,而且除了林仁肇,他們想不出別的什么人還能看守武昌。
但隨著林仁肇的落馬,很多人立即落井下石,借機發揮,各處彈劾的奏疏一直不斷。
其中還有借機彈劾樞密院縱容外將的,導致在國主的氣頭上,樞密使陳喬等人明知這樣布置不妥,也一句話不敢說。
而國主本來就不懂兵事......
對林仁肇的彈劾可謂花樣百出,其中最離譜的還有猜測的,如江寧府尹上疏說當初林仁肇曾請命趁秦國大軍在蜀地時給他兩萬精兵去奪回淮南。
可如今看來,很可能他不是去奪地,說不定是想帶兵過去投降的,畢竟秦軍強勢,他又是個目無王法,不將國主放在眼里的人。
這幾乎是要把林仁肇往死路上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