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四章 海鶻
以這三艘戰船的實力,海上任何一股海寇都不可能是敵手。
戰船上的官兵和水手加起來,超過五百之眾,已經是遼東水軍半數兵力。
人雖然不算太多,但每一個都是久經訓練的精銳水兵,戰斗力極其剽悍,畢竟水軍的編制不多,周烈自然挑選兵士自然是嚴格至極,無論水性還是戰斗力,若是不符合嚴格要求,那也無法進入水師。
捕捉幾條海寇船當然不是周烈親自出馬的目的。
對他來說,既然親自出手,就必須將這股海寇徹底殲滅。
擒賊擒王,抓捕再多的嘍啰,也不如捕獲匪首。
商船那邊發出訊號之后,周烈雖然立刻下令向商船那邊靠近,卻并沒有讓幾艘戰船全速前進。
放長線釣大魚,這個道理周烈自然是很清楚。
海寇被引誘出來,但這股海寇卻很聰明,發現情況不對,立刻掉頭逃竄,而這恰恰是周烈希望看到的結果。
毫無疑問,海寇掉頭逃竄,自然是意識到中了圈套,慌亂之下,瞧見后面有船只追趕,只會更加驚恐。
此種情況下,這股海寇就很可能向自己的巢穴逃竄。
周烈上次得到商船被劫的消息后,自然也將懷疑的矛頭指向了太湖水軍,他和汪興朝都清楚,如果能夠抓到這股海寇的頭領,審訊的口供中能牽扯到龍銳軍,那么遼東軍便會師出有名。
有了秦逍勾結太湖水軍劫掠商船的證據,那么朝廷即使不對秦逍采取手段,卻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繼續支持與海寇勾結的龍銳軍。
對遼東軍來說,只要龍銳軍沒有朝廷在背后支持,必敗無疑。
周烈的目的很簡單,最好的結果,就是找到海寇的巢穴,捕獲匪首。
即使無法找到巢穴,也要這次出來劫掠的匪首。
通過上次得到的情報,這股海寇至少有十四五條船,匪眾高達四五百人,這樣一股勢力,在海上必然會有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