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天亮了
長老大院。
“西部軍區王耀提議,東部、南部、中部三大軍區附議,請求結束石州與長山郡的暗戰。”
片刻之后,又一封電報上來。
大長老依然沒有回應,第二封電報也放在桌上,正覆于第一封電報之上。
“由林亞泊、莫西利、羅諾、成威、任正青等五位長老提議,繼續石州暗戰,以達到帝國之練兵,將領之練戰,武器之驗檢的效果。”
“石州總督常升凱的電報,陳述這一切都如他所料。經過此戰,石州內部有同洗練,排除了不堅定者,純潔了隊伍,鍛煉了士兵,增強了意志,石州兩億四千萬健兒無不歡欣鼓舞,團結一致,只待擊敗長山郡,就將氣勢如虹地沖上前線,為帝國的戰爭效力。”
但鎮守使卻拿出了第五封電報,依然是石州總督的。
后半部分在控訴長山郡擁有如此先進的武器,不奉獻給帝國,不去前線打敵機,卻用在內戰中痛擊隊友,實在是卑鄙無恥,下流狡詐,品行低劣,毫無帝國的榮耀,不配成為帝國的高官。
鎮守使離開后,一位大長老開口道:“你們怎么看?”
“石州總督?”
一位大長老忽然問道:“長山郡呢?長山郡為什么沒有發電報?”
帝國鎮守使搖頭,表示沒有收到任何電報。
鎮守使很惶恐,搖頭表示沒有他的聯系方式。
片刻之后,正在瘋狂擴張的林文接到了來自帝國最高處的電話。
“這里是最高會,我是大長老平源。”
尬了一會。
“你想結束這場戰爭嗎?”
喀嚓,電話掛了。
長老大院內。
“為什么?”
“合作者?”
“結束嗎?戰爭對石州造成的損害很大,秦氏集團也受損很多,我們的目的達到了。”
“為什么?石州歷來是造反者聚集之地,若損傷太多,恐內部不穩。”
“哦,他果然不是李龍興的棋子。”
砰,木頭撞擊的聲音。
“制約。”
砰。
“不必,革除弊端,改善經濟,懲治污官,帝國政監院豎敵太多,活不了太久。”
“不必,李凜月精于算計,長于黨務,以公主身份聚人,眼光既窄,格局也小,必不能成事。”
“盛懷軒直接控制的兵力又超過了五十萬,東秦州執行的政策很像是軍事化管理。”
“讓附近州注意。”
“王文公在快速向皇派靠攏,很多改革建議都由他提出或受他支持。”
“林亞泊再次提出了奴隸法案和貴族法案,獲得了較廣泛的支持。”
“成威要求強化專利保護,打擊抄襲者,尤其是網絡抄襲者。”
“瑤京靈都經濟放緩,出現了不少罷工、游行、抗議事件。”
“李龍興的勢力已經擴大到國會、國政廳中,大皇帝的呼聲漸起。”
“費米和海大默完成了對長山郡導彈的測算,認為這是一種劃時代的新型導彈。”
“若不愿意?”
……
大院里,沉默了非常久的時間。
“于帝國,是好事。”
空無一人的院子里,一張木制矮桌孤零零地立于樹下。
地圖上,擺放著無數的木制棋子,它們互相縱橫交錯,或擠壓,或傾倒,或對峙。
“帝國的穩定在于政治的穩定,政治的穩定在于權力的平衡。”
——
這段時間林文爽得要爆了。
林文一路帶人猛追,楞是看不見他們的車尾燈。
秦落霜簡短地整頓了一下部隊,也隨之加入這個行動。
不到幾天的功夫,就把石州東角的所有城鎮村全部占領了,占據的總面積超過了石州的五分之一。
很快,大批的人被審判,大批的家產被查抄,大批的糧食藏點被找到,每天的運輸車輛都堆滿了江口城。
既,你運多少糧到江口城,江口城給于多少糧票,持糧票既可在其它地點領取糧食。
值得一提的是,秦落霜現在終于有盟友了,四位新加入的軍長都非常認可這位年輕貌美的參謀長。
這是個天才級人物,她對政治、對軍事都有非常深刻的理解,而且非常擅長情報、特務工作。
他們自然而然地把這位參謀長認為是林郡長賢內助,因此,當他們發現林郡長的行為非常危險之時,立刻就跑來找到她,希望她能說服林郡長。
“林郡長的手段太暴烈了,那些鄉紳我們可以聯合的,到時候叫他們聯手上個萬民書,我們再努力打打,說不定行政劃分都改了。”
“花花轎子眾人抬啊。”
“還有那些儲糧,那不是石州的糧,背后涉及很多大人物的,我們最好別動!”
但現在,她雖然擔憂,卻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
秦落霜露出一絲無人察覺地笑容,用他們能聽得懂的話來安撫他們。
安撫一番后,四位軍長暫時安定下來,他們已經把寶全押在了林郡長身上,可沒有回頭路走的。
但林文可沒有這種想法。
再加之前的“仙女之衣”,以及還剩一次的“玲瓏骰子”,一共存了五個運道了。
“仙女發釵”:插上仙女發釵,使魅力增加,心情通明,更加吸引異性,并使雙修的效率提升100%
“仙女羅襪”:穿上仙女羅襪(長),變得更加妖嬈迷人,并使腿部的防御能力翻倍,持續一天。
不過好在馬上就有第七神通了,再加上即將抵達250%元神,才讓他沒那么郁悶。
趕緊搞善緣!
這片大地上,可以獲得的善緣太多了。
正好云卿水也在江口城,林文立即找到了她。
云卿水微有一些不安。
林文笑道:“你不做,永遠只是看過。”
林文又給他調來了許多民黨的干部,讓他們協助她在這片土地上完成“土地改革”,并以農會的名義建立農民自治政權。
“凡是殺人,都要來找我。”
“要依靠貧困農民,團結中等收入農民,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林文最后告訴她:“一切都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更多的生產,更好的生活。如果不能短期或可預見地改變他們生活,那這件事就別做。”
她在實際工作中如魚得水,對農民的想法擔憂顧慮非常了解,總是能很快地做好團結工作,很公平地做好分配工作,很客觀地處理鄉紳惡霸,同時還把隱藏在群眾中的地痞流氓惡棍揪出來了。
她仿造民黨組建了農會。
由于有成熟的經驗,農會的運轉非常順利。
許多農民對此最大的感受是——
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