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三 賢明自安,得天地之心意
“什么?我死了?”這個王紀當下掙扎,不敢相信自己死了,當場就要黑化。
但他活著就被李鄲道砍殺了,何況是死了。
“把它送到城隍罪魂司去!”李鄲道一揮手陰兵就押著魂魄去了,沒過一會兒就回來,給陰兵們供奉了法食就把他們收回了令牌。
李鄲道問向李寶京:“爺爺,雞冠山上的賊寇兇嗎?”
“雞冠山應該在百十里開外,那一片是土匪窩,大王溝,迷魂陣,光頭山,都他娘的是土匪,當年行軍路過那里,都是繞路走,地勢又迷,又不通官道。”
“這里到處都是他娘的山溝溝,鄉下地方都叫什么溝,什么溝,那里離著京城地界倒是遠,和終南山倒是近些,怎么跑到涇陽縣這里來了?”
李鄲道一聽:“那么地方估計在數縣交叉處,是三不管的地帶。”
老爺子道:“只怕剿匪滅寇的希望難了去了!”
李鄲道點點頭,現在朝廷還在打仗,根本不能顧忌這些賊寇,只要你不稱王,建立政權,管你干嘛,但是當李世民當權后,對瓦崗寨之流有深刻認識的他,對剿匪滅寇下的命令卻是極其嚴苛的。
不過真正盜匪的數量減少,還在于貞觀之治時期,百姓都不窮不餓了,生活質量提高了,誰還愿意提心調膽的活在山溝溝里。
王符在《潛夫論》第二篇《務本》中,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夫為國者,以富民為本。”
《管子·治國篇》有云:“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李鄲道心里一邊覺得為了幾千錢鋌而走險卻被自己反殺的人感覺不值得,一邊又對未來歷史課本上說的盛世的來臨感到期待。
道也不遠于人,或許就該行道于民。
李鄲道目光漸漸堅定,誰他娘的說,道家學說是隱學?是出世之學?我偏偏要把它變成入世的學問!
除了造反外?難道就沒有別的入世選擇嗎?
李鄲道思考著思考著就翻開了張烈所贈送的那本太平經圖卷。
仔細看起上面的話來:“賢明自安,得天地之心意矣,邪者不來矣,清明見矣,四方悅矣,幽人隱士出矣,得天心矣,得治術矣,邪不發矣,自然達矣,真人來輔矣,天下善應矣,各以其事來矣,去憒亂矣。此應出腹中,發于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