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五 論國運根基
這些問題,談上三天三夜也談不完。
比如土地政策改革,涉及到世家貴族,大地主的利益,這是動搖李氏王朝根基的,是從開國之初就埋下的隱患。
再比如說解放勞動力,以男耕女織為力,最早是人力耕田,現在牛變成了生產力。
但是現在只有富農有牛,貧農沒有牛,如何讓農夫有牛,這又是一個問題。
女織方面,原先是人力織布,繅絲, 現在李鄲道老娘都有織布機了, 可以靠腳踩手作,進行勞動。
還有谷物去殼, 原先是用的舂米用手打, 現在也有用腳打的,未來可以發展“水車磨坊”,就可以再次解放勞動力了。
再如富民之法,可以說,辛勤勞動可以小富,比如一個勤快的農民,勤儉持家,沒有生病,勞作一輩子二十年,一家五口,六口,靠著朝廷分的田,甚至還可以自己再買個幾十畝田。
沒有勞動力怎么辦,請佃戶,變成雇傭關系,然后繼續買田,雇傭佃戶,如此第二代,便可以成為富農,三代就可以成為小地主。
但是對應的就是兼并土地,缺乏對勞動的熱情,不用親自勞作就有錢得,從生產者,轉變為剝削者,進行階級的轉變。
但這是對下一代的教育不進行投資的情況,因為上層壟斷,寒門無法進取。
如果開辟通道,富人雖然富,但肯定比不上當官的,投資教育成本,培養人才,兼并土地的勢頭就會跌落下來。
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大官兼并大量土地,小官兼并少量土地。
那么就要制定兼并土地的上限和下限,作為律法,宣傳到基層。而如何保障法律的實施,就需要大量基層官吏。
但是豢養基層官吏又必需要大量可支配財政支出。
因此要富民,富民首商,那么士農工商,的社會階級刻板印象就要打破,完善商業相關法律,鼓勵城市無田產手工業者經營。
但商業在于流通,那么路引政策也要進行改變,不能把老百姓栓死在一地。
如此牽一發而動全身,從而進行整個國體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