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零 傳授格物之道
“不過臣自此格出一物,隨后又在家中試驗此事真假,此前臣家中永業田便已經試驗過此事,原先畝產不過兩石的中田,也可變化做三石的上田。
“臣觀地氣之變化,發現地氣變得厚潤,泥如油膏,想來是此物功效。”
李世民聽到能增加這么多糧食產量,立馬站起來:“愛卿此言當真?”
“不敢妄言。”
“看來此格物之法,是有用之法了,倒不像那些蠢才,學儒學的一身腐朽氣,天天家國大事,論來論去,論不到點上。”李世民已經信了幾分。
開始思考起那格物之法。
“那練鹽之法,你是怎么格物出來的?”
“這倒是要說到練糖之法了。”
李鄲道開口道:“民間制糖,以麥芽加入熟糯米之中,然而其中口感有好有差,臣早年煉丹制藥發家,便需麥芽糖做和合之劑,因此熟悉此事。”
“后來前往嶺南,嶺南百姓有私練鹽者,便與熬糖相差無幾,不過是熬海水。”
“然而海鹽苦咸,吃之容易中毒。”
“然而嶺南道的世家子弟,也有細鹽可吃,鹽色發青,乃是上乘青鹽。”
“這些鹽并不產自本地,而是要么采自青海,要么采自西南地下鹽井。”
“其中最上乘鹽,是以豆漿點過豆腐之后,其中雜質全數融在斗漿之中,最為潔凈,可熬煉乘鹽,顏色青白,極少雜質,也并不苦澀,且不會令人中毒。”
“臣以二者之法,相結合,又以道家炮制藥材之術進行流程優化,一用細布濾去海水之中泥沙,二不需柴火烤之,取太陽火氣,煉之。”
“其中有芒硝之類最先出,不取,取剩下咸海水,咸度是此前數十倍,再來煮鹽,其中加入豆漿,再濾之,剩下的鹽水,便可青白,吃之味道甚佳,絕無苦澀。”
“因鹽不可私營,又在其中,看見可動搖國本之能,臣便未向任何人透露,也未親自試驗一番,不過圣人可自試之。”
“此法若成,便是活民百萬,千萬。”李世民再難保持冷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