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章 清查還是清算
糧倉,即存糧之地。
大寧有完備的倉儲制度,大寧皇帝在各地新建糧倉用于儲備,僅是在上京城就設了十三倉。
其實在前朝就有之,這十三倉里邊這里邊儲存的,都是只供給于皇室和位高權重的大臣。
而且,它們都是從魚米水鄉沿著瀾滄大運河漕運而來。可以說是全國最好的糧食。
稍微次一點的糧食,就在“錢糧胡同”發放。而能夠享用這些糧食的人,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那些整日無所事事的皇室宗親后輩子弟。
前朝大康是一個國祚延續了兩百七十年的王朝,代代相傳,蕭姓皇室子弟不知多少?
養活這些人對國家而言,就是一種巨大的負擔。
新朝建立后,蕭氏皇族基本被殺光了,當然也有留存下來的。
前朝隆安帝一脈,也就是當今皇貴妃的宗親,又換了外戚的身份成了宗親。
關寧可不養閑人。
十三倉被真正的啟用,成為了戰時儲備。
南方才是產糧之地,像江州,淮州,湖州等地,一州產糧都抵北方數州。
這些糧食儲備是防止北方起了戰事,可加急運往,支撐軍需。
除此外,還在州、府、縣設常平倉,義倉,社倉,還有官倉,都有專管,于戶部造冊以記之……
這些都是糧倉,在遇有所需時可迅速救濟。
民以食為天,這也是最基本的欲望和追求,關寧很清楚,百姓吃不飽就會想方設法的尋找糧食,引起兵變起義,之后造反……
因而關寧才如此注重。
各倉有各倉效用,像常平倉就是為百姓服務,防止谷貴傷民,谷賤傷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