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醫學投喂術
緊接著,益源縣骨二科的其他醫生,陸陸續續的進入了手術室,站到了邊邊角角里,充當觀眾。
孔向明繼續說場面話,倒是令手術室內的氣氛頗為和諧。
王海洋的和氣也重新冒了出來,一群人聊了天氣聊美食,聊了美食聊手術,聊過手術聊財經,很是舒服。
唯有凌然,讓巡回護士又插了更多的核磁共振的片子,默默的看了起來。
他向來是不喜歡瞎聊天的,或許是從小被逗的太多了,以至于有些逆反心理。
相比之下,磁共振片的大量信息,令凌然心(情qíng)愉悅。
孔向明只當凌然是在緊張,也不多說什么,反正凌然只是一助,又是王海洋帶來的人,只要做的不太差,總不會壞事
骨二科的其他醫生也是一般的心思,許多人對年紀輕輕的凌然還露出寬容的笑容,骨二科是新分離出來的科室,手術室里最前年輕的住院醫都有三年的資歷了,望著凌然,總是有一些年齡帶來的心理優勢。畢竟,外科醫生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
大家的笑容尚未收斂,隨著王海洋開刀的動作,凌然的積累,猛然的爆發了出來。
從云華到益源縣的路上,凌然沒什么事做,就看了很長時間的核磁共振的片子,到了益源縣之后,依舊是沒什么事做,于是又看了很長時間的核磁共振片。
以他的讀片能力,以及核磁共振片的超量的信息,凌然腦海中幾乎能夠復現出病人斷指的全部細節,這比他在云華的手術室里的狀態都要好。
核磁共振掃的實質上是氫原子,其斷面信息,多的可以是幾百上千次的氫原子的共振圖像,對于讀得懂的高水平影像科醫生來說,可以有多種成像方法,表現出以原子級為基礎的(身shēn)體信息,看到透視都看不到的信息,如t1、t2、fir、di
就現代醫療技術來說,技術資源可以說是過剩的,短板在于醫生們根本來不及掌握大量涌現的技術。每增加一種新技術,就等于用更細的篩子做了新的篩選。
如益源縣醫院這樣的準三甲醫院,找遍醫院也找不出一個能看di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的高端影像醫生,但在部屬頂級醫院,大家都在搶著建術中磁共振手術室。
對于掌握了完美級斷指再植的凌然來說,他的腦海中既然已經構建出了病人的斷指的細節,再做手術就只是一個過程而已。
王海洋作為主刀,劃一刀肌(肉ròu),剩下的就被凌然刷刷的剝開了;剛剛拿出骨頭來,就被凌然拼好,并備好了合用的克氏針;肌腱才撈出來,凌然已經分分鐘就給清創的干干凈凈,彌起來給王海洋縫
王海洋舒服的像是手指在跳舞似的,作為一名老年醫生,如果有什么是比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喝茶敲腿,走路扶肘還舒服的,那就是被凌然伺候手術了。
他簡直有種被抱著跑馬拉松的爽感,那42195公里的迷人風景,那成千上萬人的捧場歡呼,那清冽的小風,還有沒事擺擺臂的悠然自得,隨手撈瓶水的輕松寫意,更有對沖線的期待,對榮譽的追求
孔向明和他的六名骨二科醫生,則是看的目瞪口呆,任他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高超的醫學投喂術。
孔向明再望著沉默寡言的凌然,心中升起一陣明悟此君何須馬(屁pì),這醫學投喂術,就是最高端的手術馬(屁pì)了。也不知這世界的外科醫生,是否有人能抵御的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