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好吃樓
商人沒有利潤這企業自然就辦不下去,他們在沃豐道的投資算是虧了,因為時間太短,根本沒有將投資賺回來。
或許這也是一件好事,武朝商業環境穩定,將會有更多的人前來武朝投資。
一杯酒下肚,傅小官說道:“寧玉春當道臺,我本來是不太好意思要那些人的,現在我好意思了,你給他們去一封信吧,愿意來武朝的我都歡迎,但原來是什么官來了還是什么官,升官這種事情他們應該清楚,依然是考核制度。”
公孫策大喜,“我估計,會走至少一半!”
“正好,我這還真需要人。”
傅小官說完這話想了想,“你同時得告訴他們,來了,就得落戶在武朝,也就是武朝的人了,我不強求,他們也別勉強。”
“另外就是我還要在外面呆一段時間,你若愿意,就隨我四處看看。”
這當然是求之不得之事,公孫策立刻應下,跟在這位陛下的身邊能夠學到多少東西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何況既然已經決定了留在武朝,自然需要對武朝多一些了解。
卓一行和南宮一羽對視了一眼,兩人都露出了一抹微笑——本還想著給陛下培養一些年輕官員,現在看來不用著急了。
陛下當年在虞朝,就已經培養了一大批得力干將。
就像這位公孫策,他對陛下的態度不亢不卑,言談舉止有度,絲毫沒有半點拘束。
看著公孫策,他們又想起了云西言和宗時計,他們的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敢說、并且沒有忌諱。
他們不像武朝的那些官員,生怕說錯了話做錯了事開罪了陛下,所以武朝的官員過于拘謹,沒有那種主動工作的態度,這顯然不太符合陛下的胃口。
若是沃豐道的那一大批少年官員當真來了武朝,恐怕會一舉淘汰許多的官員。
這是好事,他們倆都已年邁,希望的是這些官員們能夠伴隨著陛下共同的成長起來。
“明兒你們就都回去,工部那邊,各地的學堂最遲明年春,得建成招生。還有就是今年提出的在各州建立孤兒院和養老院之事,今歲末得完成。戶部要保證這些專款的調撥,同時也得監管這些專款有沒有被挪用。”
“民生的問題無非就是衣食住行,從夷國進口的棉花得充分利用起來,這玩意兒才是老百姓能夠買的起的御寒之物。吃的問題理應無大礙,但還是得特別關注貧困地區,若有必要可下撥國家存糧,而住的問題,依然得著眼于貧困地區,至少得保證百姓的住房不會被大雪給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