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家傳技術
別的不說,能每天提供斷手做手術,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縱觀全國,能專門獨立出手外科的醫院,基本都坐落在老牌的大型工業城市。
因為工業機器是最容易制造出斷手的東西。
云華市林立的私營工廠,在源源不斷的制造出經濟價值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工業事故。
被鋒利的機械斬斷了手指手掌的工人,都要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附近的大醫院。
云華醫院最初也不是有意識的要建手外科,但是,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工業事故的增多,不管云華醫院樂意不樂意,都不得不擴大手外科了。
35歲的康久亮,可以說是隨著云華的私營工廠的發展,而成長起來的手外科醫生的。
經過他手術的許多病人,如今還能如常的操作精密機械,也都是得益于他精湛的外科技藝。
康久亮對此也是很自信的。
他也很清晰的知道,自己能有今天的縫合技術,或許有天賦的作用,但最主要的,還是足夠努力,有牛人指導,練的夠多,有充沛的手術量。
前兩項,眼前的醫學生凌然,或許是有的。但康久亮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沒有足夠的手術量,這醫學生是怎么練出來的?
“康醫生,做完了。”凌然放下工具,有些不太習慣的活動了兩下手腕。
對他來說,新手大禮包贈送的“大師級對接縫合法”也很是出人意料。
他在用香蕉練手的時候,還只是感覺系統出品的縫合法很是厲害,可究竟厲害到什么程度了?凌然還真的不是太確定。
剛才的嘗試,則讓凌然心里略略有了些譜。
以他得自系統的縫合知識來判斷,“大師級對接縫合法”,明顯是比康久亮的縫合水平要高了。
康久亮的縫合水平,在手外科也是一流的,而專精縫合的手外科,又是云華醫院縫合領域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