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街頭槍戰
這一節課,湯皖講的分外認真,聽眾聽的認真,學生筆記也記得極其認真,估摸著還剩下一些時間,便說道:
“可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問!”
一個高高的,瘦瘦的手臂在學生里分外突出,湯皖記得很清楚,這位學生名叫王依云,便揮手示意發問。
“皖之先生,我想問的是,****思想的來源是什么?”
這個問題很一針見血,如果弄清楚了來源,那么對于分析它的去向是有很大幫助的,湯皖示意坐下,而后走到黑板前,寫下了五個字:“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精神是某日****思想的雛形!!”
“武士道精神起源于某本鐮倉幕府,后經江戶時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
“最初,它倡導的是忠誠、信義、廉恥、尚武、名譽,只不過后來被真摯(諧音)化,變了樣。”
“名,忠,勇,義,禮,誠,克,仁,這便是變化后的武士道精神,而中國儒家講究的是仁,義,禮,誠,克,名,忠,勇。這八個字是有順序的,重要性從前向后遞減。”
“對于武士道而言,最重要的是背負責任和完成責任,死亡不過是盡責任的一種手段而已,倒在其次。如果沒有完成責任所規定的事務,簡直比死還可怕。”
“當改變后的武士道精神,被統治者用來管理軍隊,就形成了最初的****思想。”
講完這一段,剛好下課,而學生們卻還是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于是湯皖道:
“這節課后,回去好好整理筆記,盡可能的查閱相關資料,繼續往下探究,下一節課,我再接著往下講。”
其實主要還是沒有做好教案,也幸虧了以前看電視劇,里面的某本武士動不動就切腹,于是在好奇心趨勢之下,查了一些資料,這回剛好派上了用場。
學生們起身行完禮儀,便開始下課,湯皖也在收拾東西,準備回家,剛一抬頭,便看到那兩個老外站在講臺前。
這倆老外是某英駐首都大使館秘書,剛來上任不久,只會說一些簡單的中文,主要負責的是了解當地的熱點信息,再把有用的信息報告給大使。
剛好前一段時間湯皖在《字林西報》上發表的文章被這倆人看到,本來想等著后續,結果一連數十天都沒消息,不知從哪里打聽到湯皖今天要上課,于是就來了。
倆老外用著不太利索的中文說著話,不過大致的意思便是: